在十月革命之后,身处地缘边缘地带的俄罗斯,逐渐成长为了一个世界级的强国。时至今日,俄罗斯依旧对全球格局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而这与俄罗斯(苏联)历史上的历代领导人的努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天,本期节目就为您盘点苏联(俄罗斯)历史上的十一名领导人。
俄罗斯总统历任总统名单
第一任:列宁(1917—1924)
(列宁)
佛拉基米尔·列宁是苏俄(联)的第一代领导人,更是世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我党誉为“革命的导师”。
1903年,列宁一手缔造了
“布尔什维克党”,这个党正是 后来苏联共产党的前身。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皇俄国作为协约国的 一方参战。因为前线的 失利,经济的 危机,俄罗斯国内百姓的生活在 沙皇的 苛政压迫之下步履维艰。1917年2月革命爆发,沙皇的 统治被俄罗斯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联手推翻。1917年底,列宁提出了 “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在同年11月,也就是俄历的诗月发动革命,推翻俄罗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苏俄,史称“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
一声炮响,不仅解放了 俄罗斯人民,更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 列宁的 领导下,苏俄红军击败了 由英、法、美、日等多国组成的干涉联军,成功捍卫了 新生的 红色政权。1922年,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签署条约,成立联合体国家,苏联正式诞生,列宁任首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在 此之后,列宁便开始组织起苏联的 战后经济恢复与 重建工作,在 此期间列宁倡导的 “新经济”政策,也给予了 我 国改革开放诸多的 借鉴和启示,成为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 一次有益尝试。1924年,列宁因病与世长辞,享年54岁。第二任:斯大林(1922—1952)
(斯大林)
在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通过 一系列的 方式击败党内的 竞争对手,树立威信,最终成为了继列宁之后的苏联第二任领导人。斯大林对苏联的
经济建设和 国防建设均有 着 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斯大林就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后,列宁此前的新经济政策被终止,苏联开始通过 “五年计划”的计划经济方式,开展起了 大规模的 工业化、社会主义化建设运动。在 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通过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从一个欧洲传统的落后农业国一举成为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国,其发展速度令世界西方国家都为之惊叹。此外,斯大林通过大型企业国有 化、农业集体化的 方式,将列宁在 苏联构建的 社会主义蓝图,变成了 现实。1936年苏联新一部宪法的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在苏联正式建成。而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则领导苏联取得了卫国战争的 胜利,并最终消灭了 以轴心国为首的纳粹德国。1941年6月,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就此爆发。在斯大林的坚定领导下,苏联在初期战场上极为不利的 情况下,逐渐化主动为被动,先后取得了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 胜利,消灭了德军大批有生力量,并在 1943年逐渐开展对德军的 反攻。1945年,苏联红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并将苏联的红旗插在 了 国会大厦的 楼顶,而这也成为了苏联在 历史上为人类反法西斯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 象征。然而,斯大林也因历史上的“大肃反”“卡廷森林惨案”等历史问题,也饱受世界各国的非议,而他在苏联执行五年计划期间一手塑造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是造成苏联最终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这让斯大林成为了在世界现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1952年,斯大林因病与世长辞,享年74岁。
第三任:马林科夫(1953.3.5—1953.3.13)
(马林科夫)
在
斯大林病逝后,人们或许对他后来的 继任者 赫鲁晓夫 耳熟能详,但 在 赫鲁晓夫 之前的 马林科夫 却鲜为人知。1952年,斯大林病逝后,马林科夫 曾接替斯大林,短暂地 当过 8天的 苏共最高领导人,之后才将职位转让给赫鲁晓夫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马林科夫确实是俄罗斯(苏联)的第三任领导人。虽然
马林科夫 担任苏共最高领导人的 时间十分短暂,但 他 同样对苏联的历史有 着 重要的 影响力。早在 1951年,斯大林身体状况恶化之际,他 便成为了 协助斯大林处理事物的左膀右臂,与 贝利亚、布尔加宁等 人组成“三人团”,在斯大林身体状况不佳之际,代行斯大林的 职务。而在斯大林去世后,三人团中执政经验较为丰富,被斯大林颇为信任的马林科夫因此也就成为了苏联的领导人。(马林科夫)
在
马林科夫 短暂执政的 8日期间,他 维系了斯大林病逝之后的社会稳定,并且 主张苏联在 日后的 外交、国防中应当慎用hwq,呼吁美、苏两国围绕hwq的使用问题,应开展和平的谈判,避免世界战争的爆发。马林科夫的 稳健风格,使苏联完成了 斯大林病逝后一段时期的平稳过 渡,1954年3月13日,马林科夫便卸去自身职务,将苏共最高领导人的 职位转由赫鲁晓夫担任。1988年,马林科夫与世长辞,享年86岁。
第四任:赫鲁晓夫(1953—1964)
在马林科夫之后继任的,便是赫鲁晓夫,人们普遍认为的“第三任苏联最高领导人”,但实际上他是第四任。
赫鲁晓夫上台后,便意识到了斯大林模式的诸多弊端,因此便尝试开始对苏联的经济模式进行改革。在
赫鲁晓夫 就任期间,苏联的 地方企业取得了 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同时集体农庄也在 农业补偿政策的cj下,生产和 劳动的 积极性得以提高。赫鲁晓夫在 任期间最著名的改革措施,莫过 于 他 推动苏联进行大规模的 玉米种植,这让苏联一度因此摆脱了困扰其许久的粮食问题,使苏联一度成为了可与美国相当的世界农业大国。(赫鲁晓夫)
而在
外交领域,赫鲁晓夫对于 苏联而言,也 有 颇多的 历史性建树:他 积极倡导对第三世界国家的 工业援助,比如在 我 国一五计划期间提供的 “156工程”,以及对印度的 工业援助计划,均使得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相对落后的 工业面貌就此得以改善。1955年,赫鲁晓夫 领导下的 苏联和 诸多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一组织是 和 当时的 北约不相上下的 世界武装力量。华约的成立,也标志着世界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苏联的国际影响力在赫鲁晓夫时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然而,人们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在经济改革方面,赫鲁晓夫时常朝令夕改,欠缺定力,导致苏联的经济一度陷入混乱;大规模盲目地种植玉米,也
让赫鲁晓夫 执政后期的苏联农业不增反降。而在 外交领域,赫鲁晓夫 的 随性也 使得苏联最终出现了 诸多如“苏共二十大”、“中苏长波电台”等 不可挽回的外交失误。1964年,苏共内部秘密取消了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赫鲁晓夫就此黯然下台。1971年,赫鲁晓夫因病逝世,享年77岁。第五任:勃列日涅夫(1964—1982)
在赫鲁晓夫的职务被取消后,勃列日涅夫便成为了苏联的第五代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立即取消了
赫鲁晓夫 此前的种种改革措施,暂时恢复了赫鲁晓夫 时期因为改革所 造成的 混乱局面,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因此得到了 重新的稳固和 加强。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战争的 影响,世界石油价格飞速上涨,而同为产油国的苏联则乘上了 油价的 顺风车。因此,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一度得到了高速发展,最佳时期接近美国GDP总额的50%—60%。(勃列日涅夫)
而经济上的建树,也给予了当时苏联外交上的底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出兵仅用1天的
时间,便占领了 东欧阵营的捷克斯洛伐克,成功镇压“布拉格之春”,加强了 苏联对东欧国家的 控制。而在 1979年,苏联又 悍然 出兵入侵阿富汗。勃列日涅夫 时期强硬的 外交方针,又 被称之为“勃列日涅夫 主义”,而这也成为了 同时期霸权主义的 代名词。在
勃列日涅夫 晚年,苏联大量资金被消耗在军工领域。同时因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保守倾向,而使得苏联官僚腐败滋生,导致经济在80年代开始逐渐停滞和倒退。1982年,勃列日涅夫因病逝世,享年76岁。第六任、第七任:安德罗波夫(1982—1984)、契尔年科(1984—1985)
勃列日涅夫
时期的保守执政倾向,造成了 苏联的“老人政治”现象,高层领导人的 平均年龄超过 了 60岁。因此,在勃列日涅夫 病逝后,两位较为年迈的苏共党员便接替了他 的职务。但两人均因年事已高,身患疾病,均在就任苏共最高领导人后不久便去世。第一位接替勃列日涅夫
的 便是 安德罗波夫 ,在 接替勃列日涅夫时,安德罗波夫 已经68岁,且患有 肾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 多种疾病。在 安德罗波夫执政的 两年时间里,他强撑身体主持了苏联的反腐工作,并主持了和中国的外交解冻。在此之后,便于担任苏共领导人的第二年就与世长辞。(安德罗波夫)
在安德罗波夫去世之后,73岁高龄的契尔年科担任苏共最高领导人。在此期间,契尔年科保持了安德罗波夫的基本行政方向。但
是 ,契尔年科的 身体状况同样不佳,身患慢性肺病和心脏功能衰竭。因此,在 契尔年科担任苏共领导人13个月后,便与 世长辞。(契尔年科)
第八任:戈尔巴乔夫(1985—1991)
(戈尔巴乔夫)
在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病逝后,戈尔巴乔夫便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也是苏联的最后一位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
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后,苏联的经济和 社会危机已经十分严重。于 是 ,戈尔巴乔夫 便进行了 大刀阔斧的改革。然 而,无论是 经济上的改革,还是政治上的 改革,戈尔巴乔夫的 改革都最终以失败告终。在 经济领域,戈尔巴乔夫主张市场经济和 私有 化,但是 这并没有 为苏联的 经济带来活力,反而滋生了一批腐败的官僚和寡头;而在 政治领域,戈尔巴乔夫的 改革,使苏共逐渐失去了 核心领导层的 地 位,为苏联最终的 解体埋下了 隐患。(八一九事件)
在苏联“八一九”事件爆发后,以戈尔巴乔夫
为首的 苏共已无力再主导政局,大权逐渐落入到以叶利钦为首的 激进党手中。同时,苏联各个加盟国的 分离倾向也日趋严重。1991年12月,苏联各个加盟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就此解体。第九任:叶利钦(1991—1999)
苏联解体为十五个加盟国后,促成苏联解体的叶利钦,成为了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
叶利钦在任期间,俄罗斯开展了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这虽然让俄罗斯从此彻底摆脱了僵化的斯大林模式,但盲目的市场经济非但没有给俄罗斯带来一定的经济活力,反而滋生了大批的俄罗斯寡头。同时,叶利钦积极倡导“休克疗法”,解决俄罗斯经济危机,但
这反而使得卢布大幅度贬值,中下层俄罗斯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叶利钦)
而在
外交领域,叶利钦虽然积极倡导俄罗斯拥抱西方,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并没有因此接纳俄罗斯,反而在 此期间积极推行北约东扩。而在 车臣问题上,叶利钦也 犹疑不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 爆发和 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的 失败。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之际,叶利钦主动辞去俄罗斯总统职务,并由佛拉基米尔·普京就任新一任俄罗斯总统。2007年,叶利钦因病逝世,享年76岁。
第十任、第十二任:普京(1999—2008,2012—至今)
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之际,曾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解体叶利钦职务,正式成为第二任俄罗斯总统。
普京上台后,对车臣转而采取强硬措施,最终使得俄军获得了
车臣战争的 胜利。在 经济领域,普京严厉打击寡头,使得俄罗斯的 经济寡头有 所 收敛,困扰俄罗斯的 经济危机一度得以消除。同时,普京吸取了 车臣战争的 教训,于2008年积极推动俄罗斯军事改革,并最初促成了俄罗斯随后在格俄战争中的胜利。(普京)
2008年,普京曾短暂辞去俄罗斯总统职务,转任俄罗斯总理。在2012年后,普京再度就任俄罗斯总统,并持续在俄罗斯民间保持着80%的支持率,被誉为“俄罗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
第十一任:梅德韦杰夫(2008—2012)
2008年,普京暂时辞去俄罗斯总统职务,转任总理之后,梅德韦杰夫就任新一任俄罗斯总统。
(梅德韦杰夫)
梅德韦杰夫
曾与 普京是 搭档,在一起共事多年,因此梅德韦杰夫 基本上延续了普京时期的政策。在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取得了 格俄战争的 胜利。在 此之后,俄罗斯继续实施自普京时期开始的 军事改革,加大对国防开支,促成了 俄罗斯军队建设的现代化。而在 经济方面,梅德韦杰夫积极保护本国民族工业,促成俄罗斯尽可能平稳度过2008年前后的金融危机。此外,梅德韦杰夫在职期间,还积极倡导了俄罗斯的反腐工作。2012年之后,梅德韦杰夫便不再担任俄罗斯总统的职务,转而就任俄罗斯总理,并在职期间推进俄罗斯的养老金改革。
以上便是俄罗斯(苏联)历任领导人的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