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人),下面是吃瓜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烛之武介绍
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人。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三回:“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 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前往秦营之中,向秦穆公陈说利害,终于使得秦穆公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并派兵保护郑国,拯救郑国于危难之中。
人物经历
烛之武,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公元前630年,秦晋攻郑,烛之武智退秦师,保护了郑国。
姓名解释
烛之武之中,“烛”代表一个地【吃瓜网】
名,“之”作为名字中的字在 古现通译中不必做翻译,何况其本身也没什么意思。“武”为他 的 名字。如 果翻译的 话,直接称烛之武就行了 。例如北京的张三,按照这么讲就是‘京之三’,大概就是这样
演义
在冯梦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烛之武的
名字被写作烛武。小说中他 是 考城人,是 三朝老臣,但 始终得不到升官,在 郑国一直担任“圉正”(养马的 长官),相当于 《西游记》里所 说的 “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 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人物评价
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他
在说秦伯之前,只是 郑国的 一个圉正,小小的 养马官,有 着 怀才不遇的 愤怨,但 在 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义、勇。说秦伯时,他 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 站在 秦国的 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 利,而存郑对秦有 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运用智慧最 终化解了 郑国的 危难,所 以说他 是 一个有 义有 勇有 智谋的 爱国之士,正所 谓:危难之时挺身行,
宝刀未老入敌营.
但凭三寸不烂舌,
说退秦师留美名
民间对他的评价是:“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
左传记载
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
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 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 寡人之过 也。然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 益于 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 害。 且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 知也 。夫 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 郑人盟。 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翻译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
在 与 晋国结盟的 情况下又 与 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 函陵,秦军驻扎在 氾南。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
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 们撤军。”郑伯听取了 他的 话。烛之武推辞说:“我 年轻时,尚且 不如别人;现在 老了 ,没有 能力办事情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 重用您,现在 危急之中求您,这是 我 的 过错。然 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 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 果灭掉郑国对您有 好处,怎么敢用这件事劳烦您手下的人呢。越过 晋国把远方的 郑国作为秦国的 东部边境,您知道是 困难的 ,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 土地呢?邻邦的 国力雄厚了 ,您的 国力也 就相对削弱了。假如 放弃灭郑的 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过 客)的 主人,秦国使者 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 们所 缺乏的 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 没有 什么害处。况且 ,您曾经对晋惠公有 恩惠,他 也 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 而,他 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 您知道的 。晋国有 什么满足的呢?既然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 疆界,又 想扩张西部的 疆界。如 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 企求的 土地 呢?使秦国受损而使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希望您能好好考虑‘阙秦以利晋’这件事)!”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逄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
没有 那人的 支持,我 就不会有 今天。借助了 别人的 力量而又 去损害他 ,这是 不仁义的 ;失掉自己的 同盟国,这是 不明智的 ;以军容整齐的 军队打军型散乱的 军队,这是 不勇武的 。我 们还是 回去吧!”这样晋军也 撤离了 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