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伊犁屯田的创始者阿克敦之子)
阿桂(1717年9月7日—1797年10月10日),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后以功抬入正白旗),清朝名将,大学士阿克敦之子。
乾隆三年(1738年)中举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乾隆十三年(1748年)参加大小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参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事平后,移师驻伊犁,提出新疆屯田建策并获采纳。【吃瓜网】 回朝数年间,历任内大臣、汉军镶蓝旗都统、军机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四川总督等。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副将军之职偕经略傅恒领兵与侵扰滇境的缅甸军交战;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再次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历时5年,运筹战事,多合机宜,两次督师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参与制定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和抗击廓尔喀之役的进兵方略。
嘉庆二年(1797年)阿桂逝世,时年81岁,谥号“文成”。编有《军需则例》15卷。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初露头角
生于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八月初三日,原籍满洲正蓝旗,后被抬入正白旗。 他出身于 达官显贵之家,父亲阿克敦是 乾隆朝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很受乾隆帝的 器重。他 自幼聪敏过 人,“闻人谈史事,即了 了 ,能记其大略”。雍正十年(1732年)十六岁的阿桂入官学读书,两年之后补为禀生。
乾隆元年(1736年)为副榜贡生,随后以父荫授大理寺丞。
乾隆三年(1738年)中举第二年补授兵部主事。
此后,他春风得意,步步高升。乾隆八年(1743年)以郎中的身份,充任军机章京。然而,接二连三的打击,却几乎使他身陷囹圄。
乾隆十一年(1745年)出任户部银库郎中的阿桂,因为库项被窃,以失察之罪被降调为吏部员外郎。
乾隆十三年(1747年)初阿桂随兵部尚书班第赴四川金川军营办事,因经略讷亲,川陕总督张广泗进剿大小金川失利,清军株守半年寸功,被逮捕处死,阿桂也
被劾以“勾结张广泗,蒙蔽讷亲”,而交刑部审讯。后因乾隆帝念其父年老,只有 阿桂这一个儿子,才格外开恩,没有治他 的 罪,将其释放回家。这可以说是 阿桂在 仕途上跌的一大跤。但 阿桂毕竟是 满洲贵族子弟,因而在 被释放的 第二年就得到重新起用,再任吏部员外郎。又 五年,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由此渐登崇阶了 。平定新疆
阿桂年轻时的
飞黄腾达,主要是 凭借其贵族世家的 显赫地 位,而他 建功立业的 真正起点是 参与 清朝对西北地 区的 用兵和经营。乾隆二十年(1755年)雄才大略的乾隆帝利用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发生内乱之机,决心完成康熙、雍正两朝未竟之业,命清军分两路向以达瓦齐为首的
准噶尔部发动了 大规模的 进攻;同年六月阿桂被派往西北,投身疆场。开始,阿桂奉命在 乌里雅苏台管理台站,传递来往公文,供应前方所 需。他 办事勤慎,很得乾隆帝之宠臣靖边副将军、蒙古亲王成衮札布的 信任,先后被授予参赞大臣、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和 工部侍郎等 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阿桂之父阿克敦于
正月病故,阿桂被准回京办理丧事。为时不久,即于 同年七月奉命返回西北。在 清军的 打击下,准部割据势力土崩瓦解。乾隆二十二(1757年)年底清军已基本平定准部,但
仍有 一些残余分子还在顽抗,于 是阿桂先是 率军策应清军唐喀禄部,追击图谋遁入俄国的 辉特部首领舍楞,后又 与 副将军富德一起追捕其余人员。就在 清朝即将结束对准部的 军事行动时,天山南路的 维吾尔族地区发生了 霍集占兄弟的 叛乱。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五月阿桂奉命赴霍斯库鲁克,会同副将军富德追击节节败退的
霍集占兄弟;同年八月两军激战于 阿勒楚尔(今帕米尔巴尔唐河北雅夫 索尔西南),时叛军以数千之众,拚死顽抗,战事呈胶着状态。清朝平定了准部和回部,统一天山南北后,即开始着手巩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乾隆二十四年九月阿桂奉命前往刚收复不久的
阿克苏,处理地 方善后事务。为解决战乱后军粮不足的 困难,他 将当地 现存的 牛羊作“为伊犁驻防兵来年行粮之需,已令该管官加意牧放以济军需”;十月又 与 路经阿克苏的 清定边将军兆惠共同商定伊犁驻军和 迁移阿克苏等 地 的 维吾尔族农民前往伊犁屯田的 具体办法。乾隆帝对伊犁屯田很重视,特下令要阿桂率军护送维吾尔人(即所 谓回部)前往,并管理屯田的 具体事务。屯田伊犁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初阿桂率满洲索伦兵五百名、绿营兵一百名和
三百名维吾尔族农民开赴伊犁,此为伊犁屯田之始。当然 ,要在 伊犁驻兵和 屯田实非易事。当时战争刚刚结束,残余的 叛乱分子还在 不时出来捣乱,同时持续多年的 战乱又 使本来就很贫瘠的 这一地 区遭到更大的 破坏,到处是 一片荒芜萧条的 景象。因此,乾隆帝虽然认为清军必须在 伊犁长期驻扎,以此既防止残余的 叛乱分子再搞分裂割据,又 能挫败早已图谋吞并伊犁的 沙皇俄国的 罪恶企图,但 是 ,在 这十分困难的 条件下,伊犁屯田能否获得成效,能否解决驻军的 军粮心中还是没有 把握,于 是 ,他 “命各军营大臣等 筹议如 何分兵驻守”伊犁。很多大臣“皆谓地方辽远,沙漠居多,旧时准夷马匹羊群消耗殆尽,难以为驻守计”。在 这决定清军是 坚守还是 从伊犁撤退的 关键时刻,阿桂挺身而出,慷慨陈词,坚决主张在 伊犁屯田。阿桂的
建议对清朝在 这一地 区的统治至关紧要,因而很快得到乾隆帝的批准,并付诸实施,这就为伊犁屯田奠定了 基础。同时,阿桂还组织人力制造农业器具和 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屯田农民和 士兵的 辛勤劳动,伊犁屯田当年就获得丰收,“至秋丰稔,收粮皆倍,兵食以足”。这一年,清政府褒奖平定西北的 功臣,以功劳大小为序,在 紫光阁悬挂画像,阿桂被排在 第十七位。乾隆帝亲自撰文称赞阿桂:“心可干城,楚材继出,为国之桢”。屯田初见成效,使阿桂增强了 信心。为了 进一步发展伊犁屯田,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起他
相继采取了 进一步的 措施:一是 在 伊犁牧群蕃息之时,禁止内地 人到伊犁购买马匹和 骆驼,以保证当地 畜牧业的 发展。二是 大力招徕叶尔羌、喀什噶尔、阿克苏和 乌什等地的 维族民众来伊犁屯垦,以扩大屯田规模。同时,他 还建议朝廷在 伊犁和 乌鲁木齐之间的 玛斯纳、库尔喀喇乌苏和晶河等 三处,“各酌派屯田兵,人各垦地 十五亩,晶河以西归伊犁管辖,托克多以东归乌鲁木齐管辖”。由于 阿桂的 精心筹划和 组织,乾隆二十六年,伊犁兵屯垦种地 达八千余亩,收获粮食两万七千一百多石;回屯有 八百户,平均每户收获粮食四十石,总产达到三万二千石左右。在大力发展屯田的同时,还制定和完善制度,加强对屯田的管理。
乾隆二十七年正月阿桂订立约束章程,在
兵员的 补充、钱粮的 征收、官员的 任选、产量的分配和 屯军家属的 养赡等 五个方面都作了 具体的规定;同年八月固勒札和 乌哈尔里克两地 的 城堡相继建成,乾隆帝亲自定名为“安远”城和 “绥定”城。这两城完全是 按照内地 城市的 模式建置,军营和 民房依次分别。这些新城镇既是 屯田管理的 中心,又 吸收四方商人来此交易,成为商业贸易的 中心,“数千里地 来往晏然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他被授予内大臣、工部尚书、议政处行走和镶蓝旗汉军都统等职。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又授予骑都尉世职,并返京“供职询问方略”。
乾隆二十八年正月阿桂到北京后,被授予军机大臣,给予在
紫禁城内骑马的 殊荣;六月乾隆帝颁旨:阿桂在 军营殊为出力,且 在 伊犁办事亦甚妥协,著加恩将阿桂一族由正蓝旗抬入上三旗;七月又被补授正红旗满洲都统,晋太子太保。缅甸事务
阿桂在
京任军机大臣,最 初很得乾隆帝的 信任,经常委派他 外出处理地 方事务。他 先后参予审理归化城都统法启案件,赴直隶霸州、文安等 处督办疏浚事。乾隆二十九年(1764)以署四川总督的
身份,巡查四川金川土司郎卡扰边等 情况,都办得很妥当。但 不久在镇压乌什维吾尔人民起义过 程中,他 遭到了乾隆帝的 处罚。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四月天山南路的
乌什地 区的 维吾尔族民众因不堪忍受驻南疆的 清朝官吏和 维族上层贵族的 压迫和 剥削,在 其首领赖和 木图拉的 率领下举行起义。义军屡次击败前来弹压的 清军,声势浩大。乾隆帝以阿桂曾在伊犁办事多年,熟悉当地 的 情况,就令他 赴乌什,与 伊犁将军明瑞一起镇压起义。阿桂和 明瑞指挥清军围攻乌什,义军领袖赖和 木图拉在 战斗中牺牲。义军在 其子额色木图拉的 带领下,继续英勇抗击。从乾隆三十年(1765年)三月至八月清军猛攻五个月,竟不能克。阿桂和
明瑞只得采取长期围困的 办法,断绝乌什和 北界的 一切联系,义军在 弹尽粮绝的 情况下,无法继续抵抗,乌什城终于 落入清军之手。阿桂和明瑞将起义首领额色木图拉等 人处死,而赦免了 一般民众。乾隆帝以阿桂和 明瑞“剿办迟延,示怯损威”和 “获犯后又 未确讯起衅缘由,草率错谬”为由,将他 们“交部严议,寻议革职,命从宽留任”。然 后,又 以阿桂“办理乌什事务毫无章程,革尚书任”,留在 伊犁协助明瑞治事。当时伊犁屯垦有 进一步发展,人口也增加很多,乾隆帝要明瑞“筹办安置事宜,须有 准则可垂永久”。阿桂遂建议将雅尔城移往楚呼楚,以便利用该地 “田土膏腴,形胜亦便”的 优势,改变雅尔城原址离牧场遥远,近城地 亩不够耕种的 状况。朝廷批准了 阿桂的 请求。乾隆三十二年(1767)阿桂被委任为伊犁将军,一跃而升为封疆大吏。显然他的处境又有所好转。
阿桂遭到的另一次挫折,是在他参与清朝对缅甸的战争时发生的。
乾隆三十三年(1768)明瑞征缅兵败自尽身亡以后,乾隆帝即授阿桂为副将军,偕同经略大学士傅恒、副将军阿里衮再次进攻缅甸;同年三月阿桂奉召回京;四月授兵部尚书;六月又
出任云贵总督;十一月阿桂抵达云南永昌后,便与 阿里衮率军攻取缅甸旧都木梳,然 后,阿桂则率另一路军往蛮暮(今缅甸八莫)、野牛坝等 地 督造战船,以备水军进战之用。清军连续进攻,一再获胜,但 因缅军持续抵抗和 水土不合,士卒大量病亡,副将军阿里衮病故,经略傅恒身患重病,乾隆帝令阿桂筹画撤军事宜。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底与
缅甸议和 。阿桂于 十二月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因尚在 云南,先由索尔纳代理其职。时木邦、蛮暮和 孟连土司头目为躲避缅甸侵害,请求清政府将他 们安置于 内地 ,阿桂建议将云南大理、蒙化一带旧有 的 马厂官庄田拨给他 们居住为生,朝廷予以批准。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八月乾隆帝以缅甸不遣使臣进贡,将阿桂的
领侍卫内大臣、礼部尚书和 镶红旗汉军都统等 职均革去,“著以内大臣革职留任,办副将军事,令其自效”。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又
令阿桂出偏师骚扰缅甸,待其疲惫,再兴师攻之,阿桂则上疏请求大举攻缅,乾隆帝认为阿桂的 建议不合时宜,下诏斥责,并夺其官,留军营效力。平定金川
正当阿桂因办理缅甸事务屡遭贬斥时,四川金川地
区的 形势再趋紧张,清朝的 注意力从缅甸转向 金川,这就给阿桂提供了 洗刷旧耻、建功立业的 大好机会。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军平定金川后,该地区仍归土司管理,各土司之间时起争端,十余年后又
发生了更大规模的 叛乱。乾隆中期以后,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已老,由其侄郎卡主持土司事务。他 不断侵掠邻近土司,乾隆二十三年攻掠小金川和 革布什扎土司。四川总督开泰下令劝阻,但 郎卡根本不理,仍“侵邻境不已”。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莎罗奔之孙索诺木诱杀革布什扎土司,小金川僧格桑也
攻打鄂克什和 明正土司,并公然 与 清朝援军开战。乾隆帝命大学士温福自云南赴四川,进兵征讨。温福与 阿桂熟悉四川情况,就带他 同赴金川战场。同年十二月,抵金川后,朝廷以四川提督董天弼作战不利,免其职,以阿桂代理。清军分两路进攻小金川,阿桂随温福自汶川出西路,新任四川总督桂林由打箭炉出南路。战事伊始,阿桂领军一路冲杀,连杀下巴郎拉、达木和 巴宗各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二月又
攻占资哩山和 阿喀木雅等 地 ,以功授参赞大臣。五月,桂林在 墨垄沟失利,被劾罢职,朝廷命阿桂赴南路代桂林指挥。自此,阿桂又 成为独当一面的 大将;六月阿桂抵军营后,即筹划进军方略。他 得知小金川叛军首领僧格桑盘踞于 小金川河北的 美诺。而欲攻取美诺,必先占据其门户僧格宗,而清军必经之地 的 甲尔木山就成为首先争夺的 战略要地 ;八月的 一天晚上,阿桂悄悄地 将部队集结于 墨垄沟,然 后乘半夜起大雾之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 甲尔木山。乾隆帝闻报,特颁旨嘉奖,授阿桂为内大臣;十一月阿桂军攻取僧格宗;十二月得授副将军职,奉命与 大学士、定边将军温福和 副将军丰升额分道直取美诺。阿桂遂驱军攻克美都喇嘛寺。僧格桑被迫弃美诺,逃入大金川,与 索诺木汇合。阿桂与 温福、丰升额会师美诺后,檄令索诺木交出僧格桑,索诺木不理。于 是 阿桂和 温福在 乾隆三十八年奏准三路进攻大金川。这时,阿桂又 被授以礼部尚书之职。阿桂与 温福、丰升额分道进军后,连夺叛军几个碉卡,进展颇为顺利。然 而由于 统帅温福指挥失宜并败死,战局发生逆转。索诺木击败温福军后,乘胜占据小金川。阿桂闻变,毫不慌乱,亲自断后,将所 部安全地撤至达河。乾隆帝在
热河(今河北省承德市)行宫得到兵败的 消息,十分震惊,特地 召大学士刘统勋商议对策。刘统勋原不主张对金川用兵,至此却力主征伐。于 是 ,乾隆帝授阿桂为定西将军,丰升额、明亮为副将军,并调遣健锐、火器营二千名士兵和 吉林索伦兵二千名一起进剿金川。阿桂很快就收复了 小金川全境。捷报传来,乾隆帝甚为高兴,赐诗褒奖阿桂,并命他迅速移师进剿大金川。然 而,夺取大金川却不是 一件容易的 事。因为“大金川之地 自乾隆十二三年以来全力抗守,增垒设险,严密十倍小金川。”阿桂深知此情,作了充分的 准备,然 后,于 乾隆三十九年兵分三路向 大金川进攻,经过 两年的 鏖战和 围攻,在 海兰察等 将领和 广大士卒的 奋勇冲杀下,终于 在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逼令索诺木偕其祖莎罗奔及部众二千余降,阿桂安置大小金川“归顺”的 藏族头领和 一般人员,设副将、同知分驻其地,不久设懋功厅,废除了 原来的 土司制度。阿桂征伐大小金川的
胜利,也 使他的 地 位大大提高。乾隆帝封其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并进为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和 军机大臣。乾隆四十一年四月,清军班师回朝。乾隆帝亲自到北京城南良乡“行郊迎礼”,进城后,“御紫光阁,行饮至礼”。查办钦案
阿桂回京后,其地位继续上升。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五月授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吏部兼正红旗满洲都统;六月调镶白旗满洲都统,充玉牒馆、国史馆、四库全书总裁,文渊阁领阁事经筵讲官;十月调镶黄旗满洲都统,管理户部三库;四十三年闰六月,兼管理藩院事,七月署兵部尚书,十一月为上书房总师傅;乾隆四十五年任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第二年,于敏中死后,又
位居大学士班次第一。短短五六年的 时间,阿桂已成为清廷“综理部务,赞襄枢要”的 第一重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之间,阿桂在
京城处理政务的 时间并不多,他 经常以朝廷重臣的 身分,被乾隆帝派往各地,解决紧急和 棘手的 难题。其中首要一项是 屡赴各省办理河工和 水利事务。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正月黄河在
河南仪封、兰阳等 地 决口,阿桂奉命前往治理。他 详细了 解黄河决口情况,决定在 郭家庄开引河,修筑拦黄坝,然 而由于 黄河下流淤淀,上流溃溢,又 经常刮风下雨,拦黄坝屡次筑成,又 屡次被冲开。阿桂就在 下流王家庄修筑顺黄坝,“兜蓄水势,逼溜直入引河”。这个办法很有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三月所
修堤坝均告完工,决口被堵住了 。同年十二月,回京城仅半年多的 阿桂,又 被派赴浙江勘察海塘工程。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正月阿桂抵浙后,“悉心履勘,度潮势之缓急,沙性之坚软,工力之难易”,修筑鱼鳞石塘、柴塘和
范公塘。上述工程完成后,又 奉命顺道往清江,查勘陶庄河道及高堰石工。这一年秋天,黄河又 在 河南青龙冈决口,阿桂自甘肃赶赴河南,会同河道总督李奉翰督办堵塞决口。他 仍按照成规,在 决口处的 两端筑坝。十二月,当两坝将要合龙时,副将李荣吉向 阿桂建议,水势很盛,应缓一段时间再让两坝合龙。但 阿桂不听,仍督促下属加快合龙进度。不久,两坝合龙,官员们都来向 阿桂贺功,只有 李荣吉不来。阿桂派人去叫李荣吉,他 却对使者 说:“为荣吉谢相公。坝不可恃,不敢离也 。”过 了 两天,东坝果然 塌落,黄河再次决口。阿桂赶快前往察看,见李荣吉已坠落水中,忙使人救起。于 是 ,他 上疏自劾,并请求派熟悉河工的 大臣来河南督办。乾隆帝颁旨说:“近年诸臣中经理河务较有 把握者 ,舍阿桂岂复有 人?惟当安心静镇,另筹妥办。”乾隆帝对阿桂的 信任,使他 重新振作精神。不久,他 “奏请将青龙冈迤下至孔家庄、荣华寺和 杨家堂引河一律加宽,以期河流宣泄”。乾降四十七年四月,又 奏请“另于 青龙冈迤上自兰阳至商邱添筑大堤,挑挖引河,并于 北岸建筑坝基,逼溜南趋,以期截溜全归新河”。这种下流疏引河,上游筑大堤,宣泄与 堵截相结合的 方法收效很大。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工程完工后,决口被堵住了
。这以后,阿桂于同年八月,又“督河南睢州堤工,三阅月工竣”。乾隆五十年(1785年)八月他
再赴河南,勘察微山、睢州工,并察洪泽湖、清口形势。当时由于 黄河屡屡决口,运河河道淤塞,影响了 漕运的 正常进行。阿桂仔细了 解情况后,力主引黄济运,他 说:“臣初到此间,询商萨载、李奉翰及河上员弁,多主引黄灌湖之说。本年湖水极小,不但黄绝清弱,至六月以后,竟至清水涓滴无出,又 值黄水盛涨,倒灌入运,直达淮、扬。计惟有 借已灌之黄水以送回空,蓄积弱之清水以济重运。查本年二进粮艘行入淮河,全藉黄水浮运,才能过 淮渡黄,则回空时虽值黄水消落,而空船吃水无多,设法调剂,似可衔尾遄行。”此建议被采用,引黄济运自此开始。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四月年已七十岁的
阿桂又 赴清口,勘察堤工;六月到浙江督海塘石工;闰七月,勘江南桃源安东黄河漫口情形及堵筑事宜。乾隆五十二年,黄河在 河南睢州十三堡处决口,阿桂于 这年六月赶到那里,督促堵塞,十月,睢州拦黄坝合龙后,又 奉命勘江南临湖砖石堤工,直到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始回京。阿桂治水生涯的 尾声是 承办长江河工。乾隆五十三年,荆州万城堤溃决,长江水从西、北两门涌入荆州,大片土地 被淹。同年七月,阿桂奉命察看荆州被水情况。他 经过 一段调查了 解后,主张采用先筑坝,再挖引河的 方法治理,他说:“此次被水较重,土人多以下游之窖金洲沙涨逼溜所 致,若开挖引河,江水平漾无势,仍至淤闭。请于 对岸杨林洲靠堤先筑土坝,再接筑鸡嘴石坝,逐步前进,激溜向 南,俟洲坳刷成兜湾,再趁势酌挑引河,较为得力。”阿桂的 建议被采纳。同年十月,阿桂回京,但 随即又于 次年(1787年)四月,再次勘察了 荆州堤工。阿桂在
数十次奉命治理河工海塘过 程中,虽然 没有 提出超越前人的 治水方法,更没有 从根本上解决黄河为患的 问题,但 他 从当时当地 的 实际情况出发,克服困难,尽心尽力地 堵塞决口,修筑堤坝,这对减少水患带来的 损失,恢复和 发展农业生产都起了 积极的 作用。除督办河工外,阿桂在这期间还奉命两次督师镇压甘肃撒拉族、回族起义。甘肃是回族的聚居地之一。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甘肃安定(今甘肃定西县)回民马明新创立新教,反对门宦地
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后来,他 见所 在 地区门宦势力大,就转移到循化厅(今青海循化)撒拉族中去传教。撒拉族同回族一样信奉伊斯兰教,约有 三万人,从事农业、皮筏和 榨油业。同样遭受清朝统治和 压迫的撒拉族民众,很快就接受了 马明新的 主张,于 是 新教就在 那里传播开来。这引起旧教门宦地 主的 仇视,新、老教派间多次发生争斗。清政府站在 旧教门宦地主一边,于 是教派斗争就转化为反抗清朝的武装起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
马明新的 助手苏四十三和韩二个的 率领下,撒拉族和 回族民众举行了 起义。他 们攻入老教区,杀死哈尔户长(总头人)韩三十八,并打败了 陕甘总督勒尔谨派来镇压的 清军,处死了 兰州知府杨士玑和 河州协副将新柱。义军随之攻占河州(今甘肃临夏市),进袭兰州,准备营救被关入监狱的 马明新。清政府得知甘肃撒拉族、回族起义的
消息后,急忙调发京师健锐、火器营官兵两千名赴甘肃,并命阿桂和 户部尚书和 珅前往督师。这时,阿桂正在 河南督办河工,乾隆帝就命和 珅兼程先行。同年六月,和 珅到甘肃后,义军已从兰州主动撤离,转移到距兰州三十里的 华林山一带。和 珅督军进攻,义军人数虽少,但顽强抵抗,“众虽千余,皆新教死党,素业射猎,精火枪,又 负地 险”,清军屡攻不下,固原总兵图钦保和 近千名官兵都被击毙。不久,阿桂抵甘肃军营,和 珅将失利责任归之于 诸将不听调遣。阿桂认为如 有 这种情况,就应以军法处置。于 是 他 就同和 珅一起,召集诸将部署作战方略。阿桂发出的 每一道指令,诸将都应声答应。阿桂对和 珅说:“诸将殊不见其慢,当谁诛?”和 珅又 羞又 恨,说不出一句话。乾隆帝对和 珅的 无能也 有所 察觉,颁诏斥责他 不把战争的 实际情况上报,说:“自阿桂至军,措置始有 条理,一人足办贼,和 珅在 军,事不归一”,下令和 珅速回京。这件事使和 珅益加嫉恨阿桂,二人自此不睦。和
珅回京后,由阿桂一人指挥战事。他 见义军防守坚固,特地 从四川调来一千名善于 在 山地 作战的 藏兵和七百名阿拉善蒙古兵,依仗兵力与 武器精良的 优势,切断义军水源,将其团团围困。在 这种情况下,义军既没有 后方的 支援,又 没有 友军的 策应,孤军奋战,处于 被动地 位。同年六月,义军防线终被清军突破,苏四十三在战斗中牺牲。义军余部退入华林寺,仍然 英勇抗击。清军竟惨无人道地放火焚烧,义军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投降。阿桂镇压起义后,对新教徒进行疯狂的
迫害。他 将新教徒的 田产分给旧教军官,并奏请“将新教礼拜寺概行拆毁,如 查有 私行传习,阳奉阴违者 ,照邪教律从重办理”。陕甘总督李侍尧在 查办所 谓新教余党时,亦大肆株连罗织,迫害无辜。这就激起了 更大的 反抗。乾隆四十九年四月,回族民众在 新教阿訇田五等 人的 领导下,在 甘肃通渭石峰堡再次举行起义。甘肃提督刚塔率军镇压。田五在 战斗中阵亡,马四圭和 张文庆继续率众斗争。他 们攻占通渭城后,巧设埋伏,将清西安副都统明善和 其部下一千二百名士兵全部歼灭。清廷闻讯极为震动,下令逮捕陕甘总督李侍尧、提督刚塔入狱,改命福康安和 海兰察统兵进攻义军,同时还命阿桂领健锐、火器营士兵赴甘肃督师。同年六月,阿桂至甘肃后,义军已放弃周围小据点,全力固守石峰堡,“堡踞万山中,四面削险,沟堑纵横”,十分险要。义军凭借天险,英勇抗击,清军屡攻不下,伤亡惨重。阿桂仍采用断绝水源和 围困的 手段,欲图迫使义军就范。义军孤立无援,奋勇突围,但 未成功。七月,石峰堡被清军攻陷,起义宣告失败。阿桂因镇压有 功,被授与 轻车都尉世职。在治水、督师的同时,阿桂还不时被乾隆帝派往各地,查办案件。
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肃“冒赈案”就是
由阿桂揭露和 查办的 。这一年,和 珅和 阿桂先后抵达甘肃督师,镇压撒拉族回族起义。当他 们将甘肃境内时常下雨的 情况上报朝廷后,乾隆帝就对近年甘肃省官吏屡次上报该省发生旱灾,请求赈济一事产生了 怀疑。于 是 他 下令阿桂和 陕甘总督李侍尧调查此事。阿桂和 李侍尧经过 一番了 解后,事情真相才开始暴露出来。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这一年原浙江布政使王亶望调任甘肃布政使。他到任后,和陕甘总督勒尔谨串通一气,先将收捐监生的 米粮改为折色银两,然 后年年虚报旱灾,打着 用监粮赈济的 名义,将银子全部私分。乾隆帝对甘肃冒赈案十分重视,特遣侍郎杨魁到浙江,会同巡抚陈辉祖,将又 调回浙江的王亶望拘留审讯,抄了 他 的 家,得脏银百余万两。在 铁证面前,王亶望只得将如 何私自改监粮,如 何指使兰州知府蒋全迪“示意诸州县伪报旱灾,迫所 辖道府具结申转”,以及如 何私分银两的 罪状一一招认。乾隆帝下令斩王亶望,赐勒尔谨自尽,现任甘肃布政使王廷赞论绞,并即于 兰州将蒋全迪斩首。同时,还命阿桂按治甘肃州县,查勘州县官在 此案中的 不法行为,规定凡冒赈私分银两在 两万两以上者 都要处死。阿桂经过 一段了 解和 审讯后,把参与 “冒赈案”的 官员人数和 冒赈银两数基本弄清。牵连此案的 道府州县官达六十多人,被斩首的有 二十二名,其余的 也 按情节的 轻重给予不同的 处罚。但
此案并未最 后了 结。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有 人控告闽浙总督陈辉祖在 查抄王亶望家产时有 舞弊行为。于 是 乾隆帝又 命阿桂赴浙江按治。阿桂抵浙后,严鞫陈辉祖,将其在 抄家时,以银换金,隐藏玉器,抽换朝珠,将王亶望的 赃物窃为己有 的 罪行查清,陈辉祖遂被革职逮问。第二年(1783年)二月,因又 揭露出陈辉祖任内,浙江全省存在 严重的 钱粮亏空,乾隆帝一气之下就赐他 自尽。力保晚节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阿桂视察荆州堤工返京后,直到嘉庆二年(1797)病逝的
九年时间内,他 一直在 京城处理政务,度过 了 人生道路上的最 后一段里程。此时,朝廷的 政局已为和 珅及其同党所 把持。和 珅善于 揣摸和 迎合乾隆帝的 心意,处处讨其欢心,深得皇帝宠信。阿桂虽以勋臣为首席军机大臣,地 位在 和 珅之上,但 因他 十余年间经常外出,很少在 京城处理政务,使得和 珅乘机窃取大权,“和 珅柄政久,善伺高宗意,因以弄窃作威福。不附己者 ,伺隙激上怒,陷之。纳贿者 则为周旋,或故缓其事,以俟上怒之霁。大僚恃为奥援,剥削其下以供所 欲。盐政、河工素利薮,以征求无厌,日益敝”。阿桂对和 珅专权乱政很是 痛恨,但 碍于 乾隆帝对和 珅的 宠信,加之自己年已古稀,力不从心,因而也 无可奈何。然 而他 不愿和 和 珅同流合污,尽管和 珅一再拉拢他 ,也 不能动摇他 洁身自好之志,“乃除召见议政外,毫不与 通交接。凡立御阶之侧,公必去和 相十数武,愕然 独立,和 就与 言政事,公亦漫应之,终不移故处也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
其子颙琰,自己则称太上皇。次年,颙琰正式即位,是 为嘉庆元年(1796年)。这年阿桂已八十岁,他 因身体不适被准休假养病。谁知从此不起,于 次年八月病死,终年八十一岁。阿桂死后,被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谥号文成。主要成就
军事成就
乾隆十三年(1748年)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因未劾四川总督张广泗贻误军机罪,被逮。后复官,为江西按察使。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任参赞大臣、蒙古镶红旗副都统,戍守西北边疆。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参加平定大小和
卓之战。事平后移师驻伊犁,提出于 新疆屯田建策,被采纳。其后数年间,历任内大臣、汉军镶蓝旗都统、军机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伊犁将军、四川总督等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兵部尚书、云贵总督,以副将军偕经略傅恒领兵与
侵扰滇境的 缅甸军交战,屡获捷。次年,与 傅恒会师攻老官屯不下,奉命罢兵议和。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再次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历时五年,先后任参赞大臣、定边副将军、定西将军,运筹战事,多合机宜。乾隆四十一年,降服土司索诺木。事平,封一等
诚谋英勇公。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授武英殿大学士。后两次督师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参与
制定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和 抗击廓尔喀(今尼泊尔)进攻西藏的 进兵方略。举荐贤才
阿桂知人善任,发现才能胆识之士,即使是
“散僚卒伍”,也“即登荐牍”。其下属有 一位将校,名为瓜尔佳·兴奎,相貌魁伟,气度不凡,阿桂见后,称叹:“此将材也 。”当即赐他 副将札,命他 进攻敌方阵地 ,果然 大获全胜。以后兴奎屡立战功,为一时名将。王昶(1725-1806)、韩崶(1758-1834)、张百龄(1748-1816)、玛拉特·松筠(1752-1835)和 朱尔赓额等 人都是 阿桂从他 们身为微员时提拔上来的 ,或得到阿桂的赏识力荐,“其后皆为卿相”。屯田举措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阿桂说:“伊犁为西域适中之地
,幅员广阔,苟能悉心筹计,从容布置,可冀有 成。查守边以驻兵为先,驻兵以军食为要。臣来往军营,询问此间地 势情形,伊犁海努克及固勒札等 处水土沃衍,且 有 河可引灌注,若开垦屯田则兵食可以渐充。”阿桂所 言打消了 乾隆帝的 疑虑,使他 作出了 伊犁驻兵屯田的 决策。乾隆帝鼓励阿桂说:“所 办甚是 ,俱依议行。果能实心奋勉,次第办理,则屯田一事当录伊经始之功也。”同年八月,他 正式下令:“以阿桂总理伊犁事务,授为都统。”皇上的 信任和 支持,使阿桂感恩戴德,他 对伊犁驻防和 屯田进行了 周密的 计划和 安排。九月,在 给乾隆帝的 奏文中,他 提出了 七条建议:第一,增派更多的
维吾尔族农民到伊犁,大力推行“回屯”。阿桂有 个估计,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 三百名维族农民屯田收获量,“可敷屯田回人一千户之食”,而目前在 伊犁的 维吾尔人数目太少,最 低还应再迁移七百名去,才能使“回屯”有 所 发展。第二,增派数量更多的
士兵,从事驻防屯田,即兵屯。阿桂把驻军分成两部分,满洲军队负责驻守,绿营兵专事屯种。根据当地 自然 条件和 屯田发展前景的 估计,阿桂建议将驻防的 满洲兵再增加六百名,与 此相适应的 是 将现有 的 绿营兵一百名增加到一千名,这就既能完成驻守任务,又 能保证驻防兵的军粮供应。第三,在
发展屯田的 基础上,逐步增加驻军的 数目,提出“增派官兵请随时酌量定数”。阿桂认为如 屯田的 维吾尔农民和 绿营兵都各达到一千名,到乾隆二十七年,就可以生产出足够五、六千名士兵食用的 粮食。粮食足用,就可以相应增加驻军的 数目,以加强对这一地 区的 控制。第四,陆续修建城堡,保证屯田的
顺利开展。阿桂经过 实地 调查知道,伊犁地区的 要害地点,“河北则固勒札,河南则海努克”,“而地 土肥饶之处则察罕乌苏”。因此他 主张“应于 海努克筑城,以回人三百名屯田,用兵数百名驻防..察罕乌苏筑城,以绿营兵一千名屯田并驻防..固勒札须筑大城,凡驻防大臣公署、仓库咸在 ,以为总汇”。第五,筹集马匹和
骆驼,设置沿途台站,以传递文书,运输物资。阿桂认为,伊犁现有 的 六百匹马不敷使用,应再购买一千馀匹,再从乌鲁木齐调五百匹骆驼,这样便可设置多处台站,保证信息的 传递和 物资的运送。?第六,调运沿边粮食到伊犁,解决当前军队缺粮的困难。
第七,从流放到新疆的fr中,简派能工巧匠赴伊犁,传授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
阿桂在
新疆的 实践活动在 伊犁屯田的 成功,无论在 经济上政治上都具有 重大意义,它对于 开发边疆地 区的 经济,密切西北与 内地 的 经济联系,巩固中国多民族的 统一的 国家,无疑是 一个很大的 促进。而阿桂以他 的 远大目光和 气魄,作出了 具有 开创性的 贡献。同时,由于 他 在 新疆屯田的 功绩,也 使他 的地 位不断上升。督修水利
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阿桂长年在
外,奔赴各省办理河工和 水利事务,主要经历如 下: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治理河南仪封、兰阳等地的黄河决口;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浙江勘察海塘工程,筑鱼鳞石塘、柴塘和
范公塘,并往清江查勘陶庄河道及高堰石工;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治理河南青龙冈的
黄河决口,使用下流疏引河,上游筑大堤,宣泄与 堵截相结合的 方法,颇有 成效;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督造河南睢州堤工;
乾隆五十年(1785年),再赴河南,提出“引黄济运”的方法,使漕运正常进行;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赴河南、浙江多地督修河坝;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赴荆州,承办长江河工,主张采用先筑坝,再挖引河的方法治理。
阿桂在
多次治水的 过 程中,根据当地 实际情况,尽职堵塞决口,修筑堤坝,减少了 水患灾害带来的损失,促进了 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 发展。议省经费
阿桂经常参与
国家重大政务的 决策,勤慎善断,处理问题细致周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乾隆帝见国家库存甚丰,就颁旨将康熙,雍正时沿续下来的 各行省提镇空名坐粮归入养廉,另行挑补虚额。这样就需增兵六万名,每年也需增军饷三百万两。阿桂上疏劝阻说:“国家经费骤增,不认为变多,每年支出将难以为继。这一项新增的饷银,每年多达近三百万,二十余年下来就需要七千万。臣请求除去边省外,无需一概增加。”阿桂所 言颇具眼光,但 乾隆自恃库藏充溢,不以为然 ,决计行之。以后的事实表明这种挑补虚额的 做法,不仅没有 制止武官吃空饷,而且 由于 每年多支出军费三百万,时间一长,就便清朝财政背上了 沉重的 包袱。进入嘉庆时期以后,清朝财政日益拮据,人们这才认识到阿桂当年的 建议是 很有 远见的 。嘉庆十九年(1814年),吏部尚书索绰络·英和 (1771-1840)在 奏疏中说:“即如 裁撤武官名粮,添给养廉一事,系乾隆四十六年奏准……臣闻其时,阿桂即有 恐数十年后经费不支之奏。可见老臣谋国诸事,务期久远”。轶事典故
人物相貌
关于阿桂的相貌,不仅画像有
描述,与 他 同时之人亦有 描写。如 学者 钱泳记述,自己于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在 湖广总督毕沅(1730-1797)幕下时,曾见过 当时在荆州视察堤工、时年七十三岁的 阿桂,钱泳称阿桂“身裁短小”,看似弱不胜衣,“并无龙威燕颔之相也 ”。这与 留存至今的画像也相符。此外,在 关于 阿桂的 数幅画像中,还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特征,即双眼眼珠子靠下,上半部都是 眼白。镇定自若
临危不惧,指挥若定,是
阿桂能屡建奇功的 重要原因。在 征大小金川时,阿桂为了 掌握敌情,在 一天傍晚率领十数名骑兵,登上一高地 观察叛军阵地,但 被发现。数百名叛军将高地 围住。众寡悬殊,情况十分危急,但 阿桂却毫不慌乱。他 镇静自如地 令随从的 骑兵下马,脱下战袍并把它撕碎,悬挂于 树上。然 后再上马徐徐地 走下高地 。叛军逼近高地 ,在 落日余辉的 照耀下,他 们隐隐约约看见树林中似乎 挂有 许多清军旗帜,估计清军人数一定很多,因而不敢再前进。等 到侦察兵探明真相后,阿桂及其部下早已返回军营了 。还有
一次,乾隆帝赐给阿桂的 马脱缰失踪了。养马人把这事告诉阿桂时,阿桂正在看书。得知此事后,他 只说了 句:“去找(觅之)。”等 到找回来后,他 也 只是缓缓说:“好。”然 后继续读书。先见之明
同样在
金川的 某日,清军已经安营扎寨,但 阿桂突然 传令迁移。诸将以天色已晚为由极力劝阻,但 阿桂下令:违者 立斩。将士虽被迫从命,但 心中都有 怨言。等 到夜深之后,忽降大雨,再看此前的 旧营,已经积水有 一丈多了 。众人对阿桂的 先见都“诧为神奇”,阿桂解释道:“我 有 什么异术,不过 是 见蚁群在 迁移,知道地 热是 要下雨的 迹象罢了 。”多谋善断
阿桂多谋善断,在军务繁忙之际,仍独坐幕中,“饮酒吸烟,秉烛竟夜”。有
时拍案大呼,“愀然长啸,持酒旋舞”,那到第二天一定提出奇谋。阿桂治军有 方,赏罚分明,有 功者 ,有时只以几句话奖励,有时赐给糕果,但 能使人感激终身,甘愿为他 效死力。乾隆时期的 名将海兰察自负智谋过 人,瞧不上当时诸将,对历任上司也 仅以礼相待,“不乐为用”,唯独钦佩阿桂,“辱骂惟命”,愿意任他 差使。他 曾对旁人说:“近日大臣中可称知兵的 ,只有 阿公一人而已,我 怎敢不居其下?其他 人都是 畏懦之徒,让他 们登坛秉钺(指为帅),正好可以殃及百姓罢了 !我 怎能为这些人送死?”不敢破例
据《清代名人轶事》记载,乾隆时期的
一次科举,乾隆帝本想任用阿桂为会试总裁,但 阿桂免冠叩首,答道:“臣并非进士出身,不通文衡,宪皇帝(指雍正帝)曾有 旨意说明,不敢自臣开始破例。”家族成员
曾祖父 章佳·雅尔泰赠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一等诚谋英勇公。
曾祖母
瓜尔佳氏赠一品公夫人。
陈氏赠一品公夫人。
祖父 章佳·阿思哈赠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一等诚谋英勇公。
祖母 葛氏赠一品公夫人。
父亲 章佳·阿克敦(1685-1756)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乾隆时官至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卒谥文勤,赠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一等
诚谋英勇公。嫡母 伊尔根觉罗氏 封一品夫人。赠一品公夫人。
继母 那拉氏 封一品夫人。赠一品公夫人。
生母 韩氏 赠一品公夫人。
儿子
章佳·阿迪斯袭一等公。累官成都将军,屡遭罢黜。后被发遣伊犁,因赦归家。
章佳·阿必达(?-1791)初名阿弥达。官至工部侍郎。
女儿
章佳氏庄亲王允禄第八子、奉恩辅国公弘融嫡妻。
孙子
章佳·那彦桂阿迪斯子。袭一等诚谋英勇公。
章佳·那彦宝又作那彦保。阿必达子。官至成都将军。
章佳·那彦成(1763-1833)阿必达子。官至直隶总督、太子太保,卒谥文毅。
个人作品
阿桂编有
《钦定户部军需则例》15卷,今已佚。此外,阿桂在 平定金川后,曾奉敕主持编纂《平定两金川方略》(152卷),此书为了 解乾隆朝两次用兵金川的 起因、过 程、结果等 提供了翔实丰富的 文献史料。《熙朝雅颂集》录有
阿桂诗6首:《感怀用苏文忠公寄晁美叔韵》《话旧赠钱冲斋观察》《兰泉比部初度》《伊犁军营》《大军次永昌有 作》《自寿》。阿桂还有楷书作品《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论》册。
人物评价
人物总评
阿桂是
乾隆朝出将入相的 少数重臣之一。阿桂屡次统领大军东征西讨,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立下了 重大功勋。他 知人善任,发现才能胆识之士,即使是 “散僚卒伍”,也 “即登荐牍”。其下属有 一名叫兴奎的 将校,相貌魁伟,气度不凡,阿桂见之曰“此将材也 ”,即给副将札,命他 进攻敌方阵地 ,果然 大获全胜。以后兴奎屡立战功,为一时名将。此外王昶、韩崶、百龄和 朱尔赓额等 人都是 阿桂从他 们身为微员时提拔上来的 ,“其后皆为卿相”。他 多谋善断,“闻其于 军务倥偬间,惟于 幕中独坐饮酒吸烟,秉烛竟夜。或拍案大呼,愀然 长啸,持酒旋舞,则次日必有 奇谋”。他 治军有 方,赏罚分明,“其驱使将士,如 发蒙振落,其成功者 ,或奖以数语,或偿以糕果,而其人感激终身,甘与 效死”。临危不惧,指挥若定,也 使阿桂屡建奇功。阿桂不仅是
著名的 统帅,而且 是 一代名臣。他经常参与 国家重大政务的 决策,勤慎善断,处理问题细致周到。阿桂上疏劝阻说:“国家经费骤加不觉其多,岁支则难为继。此新增之饷,岁近三百万,二十余年即需七千万。请除边省外,无庸概增”。应该承认,阿桂所 言颇具眼光。历代评价
《清史稿》:将者
国之辅,智信仁勇,合群策群力冶而用之,是 之谓大将。由是 道也 ,佐天子辨章国政,岂有 二术哉?乾隆间,国军屡出,熊罴之士,因事而有 功;然 开诚布公,谋定而后动,负士民司命之重,固无如 阿桂者 。还领枢密,决疑定计,瞻言百里,非同时诸大臣所 能及,岂不伟欤?乾隆帝:阿克敦子,性颇捷敏。力请从戎,宜哉惟允。身不胜衣,心可干城。楚材继出,为国之桢。
钱泳:阿文成功业巍巍,富贵福寿,近世无比······图像紫光阁者
四次,两子四孙俱登显秩,真所 谓出将入相,全寿全归者 也 。昭梿:阿文成公屡膺挞伐,平定绝域,为近日名臣之冠。其拔擢人才,或于
散僚卒伍以一二语赏识,即灯荐牍,故人皆乐为之用。陈康祺:阿文成公立功绝域,将材相业,冠绝一朝。相传公在
行营,每军务倥偬,帐中独坐,饮酒、吸淡巴菰,秉烛竟夜。或拍案大呼,或砉然 长啸,拔剑起舞,则次日必有奇谋。尤善拔擢人材,每散僚卒伍,一二语即知其器识,辄登荐牍,故人乐为用。尝识兴奎于 军校,奇其状貌,令攻某寨,即日授副将。海超勇权奇自负,同时无一当其意,独服公驱使,辱骂惟命;遇他 帅虽礼下之,不乐为用,文成洵神人哉。震钧:综论国朝诸宰相,必以公为称首。唐之姚宋,宋之韩范,差可肩随。李文饶、张太岳不足继武。而遭际明时,得竟其用,又
非古人所 及。自开国诸相,大抵有 祝有 诅,惟公众口无闲言。诸家诗文集,历历可考。遗大投艰,所 向 如 志,老成硕画,望重当时。化林坪之乱,诸将不知所 为,公以两月平之。金川之役,天下兵威所 不能定,公以二年定之。修黄河,筑海塘,指挥如 意,若所 素习。其不世之勋,则尤在 开拓西域。盖西域以化外初入版图,漫无经纬。公为区疆画邑,直不啻手造一国,百余年来无能少改。即以鄂文端之“改土归流”方之,亦所 不及。盖“改土归流”至今尚有流弊,西域无流弊也 。且 明见远虑,朝廷有 一大举措,必为筹数百年后之利弊。此真《诗》所 谓:瞻言百里,《书》所 谓:能保我 子孙黎民者 ,古有 圣相,近之矣。蔡东藩:傅恒、阿桂系乾隆朝名将,抑亦乾隆朝福将。有
明瑞之丧师小猛育,而后傅恒乃慎重将事,有 温福之战死木果木,而后阿桂乃坚忍成功。天下事经一度失败,始增一番惩创,明瑞温福之不幸,即所 以成傅、阿二人之幸耳。傅、阿二人殁,嗣后有 名将,少福将,故乾隆朝为清室极盛时代,亦即清室中衰时代。萧一山:①乾隆中,满大学士之声威卓著,备蒙恩眷者
,前有 傅恒,后有 阿桂,而中叶尹继善、舒赫德亦并以阃外之功,入赞纶机,皆满人中之佼佼者 也 。②乾隆之盛,斯亦用人之效已。初年有 张廷玉之勤慎,鄂尔泰之练达,中年有 刘统勋之干济,傅恒、兆惠之勋功,其余嵇氏父子,陈世倌、史贻直、陈大受、汪由敦、梁诗正、尹继善、孙嘉淦、陈宏谋、刘纶等 ,亦皆忠正有为。即晚叶和 氏专政,朝纲大坏,亦尚有 阿桂、王杰之持正不阿,故人才济济,得佐明堂,而后乃有政治之可言。魏源(1794-1857)《圣武记》:阿文成公立功绝域,人但
知其将材,不知其相业。如 治河则改仪封、考城之新道,筹兵饷则预虑名粮增兵之耗费,皆关述系百十载利害。正色立朝,始终如 一,为乾隆名臣之冠。周远廉(1930-2020)、孙文良(1933-1995)主编《中国通史·清时期》:阿桂为乾隆时期著名战将和统帅,屡次统领大军东征西讨,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立下了
重大功勋。史籍记载
《碑传集》卷28《阿桂行状》
《清史列传》卷26《阿桂传》
《清史稿》卷318《阿桂传》
后世纪念
阿桂府邸原位于北京东城灯草胡同西口路北,与刘墉(1720-1804)住所比邻,其址今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