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鸿门宴为什么都是以摔杯为号 杯子到底遭谁惹谁了,下面是吃瓜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对古代摔杯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我们的印象中,“鸿门宴”往往会提前发请帖邀约,然后事先埋伏刀斧手,弓箭手等等。双方坐在饭桌上谈事情,自然有成有不成,谈拢自然相安无事。但是,邀约一方一旦摔了杯子,这饭局便成为真正的鸿门宴。从理论来讲,吃饭的时候往往是最放松警惕的时候,即使心怀疑虑,主方盛情相劝也不免吃点什么喝点什么。剧情的反转往往以一声尖锐刺耳的摔杯子声音开始。而“摔杯为号”也成为约定俗成的惯例。【吃瓜网】 那么问题来了,杯子惹谁了,为什么只摔杯子不摔别的呢?
从个人喜好来看,其实别的
也 可以摔,只是杯子更适合这个场合。 比如说摔盘子,这个盘子可不是女孩子生气摔的那种,在 古代摔盘子绝对是 个力气活。 盘子往往比较大,摔不出气势,更摔不出声响。况且盘子往往不是离人最近的 ,费力不讨好,掀桌子与此同理。碗也
可以摔,但是 我 们的 印象中往往都是“歃血为盟”或是 “桃园结义”的 场合上才端着 大碗,而其中有一些便会摔在 地 上。这种情景发生在 高端场合不大可能,一群高级将领在 正式场合上挽着 袖子用大碗喝酒,想来还是 有点掉价的 。古人常佩剑,而鸿门宴自然也
缺不了 剑的 存在 ,但 是 摔剑动作太大了 。毕竟剑鞘是 挂在 腰间的 ,不是很容易摘取。如果拔出来摔剑,这个动作也 不合时宜。我 们能想到的摔剑的场景大多是 “不得意”,往往是 有气无处发。决定摆鸿门宴,决定除掉客方,摔剑则有点扭捏。摔杯子不仅顺手声音还大。
在 饭桌上举杯相庆很是平常,互相盯着 对方的 杯子毕竟时不雅,况且君子饮酒时往往会以袖掩面,根本看不到对方此时的 动作,所 以此时摔杯子更能达到出其不意的 效果。况且在 饭桌上,举杯必然 不会是一次两次,次数多了 找准时机下手的 机会也 多,如果不能趁对方不备岂不是 得不偿失了 。在古时并没有地 毯,摔杯子的 声音也 相对响亮,也 好向提前埋伏的 人准确传达消息。古时的
杯子并不是我 们所想的 全部都是 铜铁制品。汉代已经有 玻璃杯的 存在 ,玻璃摔出的声音自然 较铜铁制品更响亮。当然这样的 玻璃杯与 当前不大相同,虽然 性质一样,但 是 大多是 不透明的,类似于 仿玉质感。从种种角度来看,摔杯子的尖锐声不仅能增强气势,更能准确把握时机,所 以“摔杯为号”并非一时兴起,而是 千百年来总结的经验所 在 。当然,摔什么还是 由人定的,也 并非所 有 人都会热衷于 摔杯子,也 有摔瓜的 ,比如说朱棣。朱棣是
朱元璋第四子,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朱棣是绝对没有 机会竞争皇位的。对于 这一点朱棣心知肚明,至少在 朱标去世前是知道的。朱元璋在 朱标死后做了 一个有 趣的决定——立朱允炆为帝。此时的朱棣心中虽然 有 怨言,但是 并没有充分的 反叛动机。毕竟朱棣是 皇子,甚至其封地就是 当时的 北平。中原人杰地灵,物产丰盈,依靠其地 位在 封地 享尽荣华是 毫无疑问的,而反叛则风险大大提高。朱棣并非贪得无厌之人,这样不明智的 举动不被打死是不会做的 ,但历史就是会开玩笑,朱允炆却真的 想致朱棣于 死地 。朱棣原本对于
朱允炆的 皇帝头衔本就不满,直到朱允炆确定削藩的 决定时朱棣彻底忍不住了 。朱允炆对待其他叔叔还算成功,要么赐死,要么囚禁,但 是 到了朱棣这却大意了 。朱允炆命张昺和 谢贵去朱棣府邸逮捕“官属”。从字眼上来看并不包括朱棣,所 以朱棣表面上仍是十分配合地 将他 们引入厅堂。张昺和 谢贵并不如朱棣精明,到了 厅堂时仍于 其有说有笑,直到朱棣拿来切好的 西瓜,朱棣向二人走去时,突然 摔在 地 上,事先有 所 准备的刀斧手冲入厅堂,靖难之役由此而起。朱棣摔瓜自然
是另辟蹊径,而其中也 不乏临时起意的 因素,充其量是 个个例,在 古代大多数仍是以“摔杯为号”为主。古语称“敬酒不吃吃罚酒”,举起杯子双方能够愉快地 对饮固然 是更好的 解决方式,而摔杯子是下下策,也 算是存有一丝回旋余地 。毕竟是 个技术活,且往往发生于 大事上,如果不重视难免存有差池。不管是从气势还是 时机来看,摔瓜,摔碗,摔盘子太掉价,仍是比杯子稍逊一筹,所 以流传至今的 方式中“摔杯为号”仍占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