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正文

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区别在哪里 简述三者意义及影响

扫码手机浏览

1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比较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都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赋役制度。三者的实施在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史上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同时三者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存在着继承性,因此在命题上有深度可挖。下面,本文拟从产生、内容、意义以及相互联系等方面对三者略做简要的叙述和分析,希望对同学们学习中国古代史有所帮助。...

  1 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比较

  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都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赋役制度。三者的实施在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史上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同时三者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存在着继承性,因此在命题上有深度可挖。下面,本文拟从产生、内容、意义以及相互联系等方面对三者略做简要的叙述和分析,希望对同学们学习中国古代史有所帮助。【吃瓜网】#巴菲特,巨亏近1000亿!#

  两税法,是10598287唐代后期的97107025赋役制度。#孙膑:战国军事家的结局#唐初所29390268行制度基本上沿用隋制。在土地1805991583214273赋役制度上,唐初继承了7325670北魏开始至隋朝的77197314均田制和与45422969均田制配套的租庸调制。#拼多多使用#后来,武则天至玄宗时,土地3943671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极大破坏,这样就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33704517,脱离户籍到处流亡。安史之乱后,这一情况更加严重,实际上建立在65091740均田制基础上的76211023按丁征收赋税的租庸调制也7073187已无法执行下去。这种状况使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减少,造成了29339013严重的财政危机。#朝鲜历史上四大妖女揭秘这些引人注目的神秘女性#为了26029277解决这个问题,唐朝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结果一切努力均告失败并造成了48410920赋税制度的65935419进一步混乱,唐朝财政面临崩溃。唐德宗即位后,宰相杨炎建议改革赋税制度。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颁布两税令,实施两税法。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25920386①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役杂税。#滴滴出行网约车品牌代言人官宣:檀健次#②不分主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582862998686523资产、土地12643557,即算当地94872427人。一律上籍征税。#何韵诗#③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50073640田亩征税,根据资产定出户等37933228,按户等55858673征收户税,先“定税计钱”,再“折钱纳物”;按田亩数量征收地税。④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不得超过58379618六月,秋税不得超过十一月(故称两税法)。⑤无固定住处的商人,所9556594269049412州县依照其收入的77765811一定比例征税。

  两税法是34292344中国古代一次具有21571995重要意义的赋税制度改革:一、两税法将唐中期以来名目繁多的杂税统一为户税和99838300地税两种,并规定“此外敛者,以枉法论”,这样既简化了2741872征税名目,又80633325可使赋税相对稳定,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34864099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从制度上杜绝了官吏从中作弊乱摊派的21270354可能,使人民的负担有所2897263748529196减轻。二、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客户、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35693416税源(这也748925862425797制定两税法的目的之一),此外客户纳税,反映了97144597其地99022026位由非法到合法及其人身依附关系的21607509相对减轻。三、把原来按丁征税转入按贫富征税,立法原则较为公平,很显然77592970比租庸调制一律按丁征税合理。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42135699贫苦农民身上的79109540赋役负担不均的95031675不合理状况,对改善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广大贫苦农民的生产生活是有26345433积极作用的13354344,总之两税法是25208944与当时土地87643107高度集中以及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相适应的53458632,是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84899287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同时这次改革反映了45426040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85697110基本趋势即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为主的86982521转变,奠定了7069470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制度的95107837基础。

  一条鞭法,又称“一条编法”,是85841150明代中期的11447366赋税制度。明朝中期,在88150044镇压了48978699农民起义之后,各种社会矛盾依然64983823存在31021006并且7375564064842876继续发展。在9260005这种形势下出现了85243563旨在14598214挽救明朝统治的68330321张居正改革。明初的赋役制度是75218591赋和14102918役分别征收的,赋以土地为对象征收,按田亩计算;役以人为对象征收,分为按丁和11031452按户征收两种。在66903954征收内容上主要是52393993征收实物和51850562劳役。这种赋役制度在84728187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151382当时是5307199比较合理的14084164。但24838028到明朝中期时社会经济状况有所76897094变化,一方面大量田地迅速向地29257687主手中集中,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在迅速发展。于是1388374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74288108土地管理体制的65442577变化,一条鞭法应运而生。

  其实早在98409414嘉靖十年(1531年)在51830521江浙、福建、广东等地99562235区就出现了4610080一条鞭法,以后“屡行屡止”。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下令在28577709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38239527:①把一切征项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231843合并起来编为一条征收,化繁为简;②把过16315540去按丁、户征收的13159725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户丁银摊入田赋中征收。需要注意的是80399601一条鞭法还没有把力役全部摊入田赋,只是97418458部分摊入;③“一概征银”,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差役由政府雇人充当。

  一条鞭法是83542094介于31527633“两税法”与51740摊丁入亩之间的48622888赋役制度。在5785051714617176国封建社会后期的45558275赋役制度的35062186演变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将力役部分摊入田赋,加强了21262149力役由户丁转向土地6141275998963387趋势。同时,折银制度和雇役反映了88789716商品经济的67138329发展和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217284658678340松弛。此外由于98241540赋税折银征收对货币地11394675租的67298648产生和10075297部分农产品的94417367商品化起了81618703促进作用,从而更加繁荣了城乡经济。总之,一条鞭法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是66483488一件划时代的22374957大事,它上承唐宋的38644003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改变了91894093历代赋与役平行的14689912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简化了5211371赋役制度,标志着24066585赋税由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的77090192转变。

  摊丁入亩,又60920956称地丁合一,是27401970清朝在55190600“一条鞭法”的866862基础上出现的8937011一次重大的50177158赋税制度的65342261改革。清初的赋役制度承袭明代的一条鞭法,但32062230实行的不够彻底和75278437普遍,丁银和35284256田赋仍是57933753两个税目。随着土地95714210兼并的进一步发展,穷丁、无地4116377之丁越来越多,在38311294这种情况下继续按丁征收丁银,贫苦农民就会无力承受,这不仅使国家征收丁税失去保证,还会由于82509699农民畏惧丁税流亡迁徙、隐匿户口等94729575造成严重的65282571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明末清初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50114833“丁随地派、均丁于地45595286”的61828286赋役改革。后来清廷也80851443开始对赋役制度进行改革,改革基本上分为两步:一是80438460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68872113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18132431固定丁数,以后新增人丁,不再加收丁税。由于丁银额数固定化,农民的45314607负担相对减轻,这样既减少贫民逃亡,保证了47756147国家的20197962财政收入,也为日后的97014324“摊丁入亩”造了44409015有利条件。第二步即实行地丁合一。这种办法先在25159120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广东、四川等44050094省试行,这些省份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统一的42358592“地19292621丁钱银”,此后在71552373一些地区逐渐推广。雍正帝继续并完成了46931441康熙帝开始的79717259赋役制度改革,雍正元年即1723年,雍正帝下令以雍正二年为始,在各省普遍推行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是27181572一条鞭法的76615466延续和38861050发展,实行也比较彻底。它最终结束了64080847中国历史上人丁地86151094亩的78144577双重征税标准,使赋役一元化。自改革后,原来独立的51706348丁税已不存在78778055,丁随地起,田多丁税多,田少丁税少,无田无丁税,从而调整了44814825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者之间的82480580利益分配关系,消除了5668893“富者57078349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73651644无立锥,反多徭役”的26554954状况。据记载,我96967272国自西汉至清初,每次人口统计数字最多时在61716932五六千万之间,这显然4632345118897633人口不实的1390646缘故。地66646772丁合一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94年)为一亿七千万,嘉庆十七年(1812年),为三亿六千万,这显然4029156527635017实行地13981756丁合一之后,人丁负担从法律意义上说取消了是4466735041542802密切联系的84533578。另外,摊丁入亩的98779881推广导致与古代赋役制度相联系的78853457人丁编审制度失去意义,农民不再被强制束缚在29224086土地47138974上,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流动,佣工、经商、从事手工业等,这显然25788670对商品经济的17985771活跃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