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过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说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大智慧。可又有人对“一问三不知”的人非常藐视,甚至是恼火,可见做人真难。
那么这“三不知”究竟是哪三不知呢?
“三不知”出自《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 。今我 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
这句话还有 个故事,说在 春秋时期,本来郑国是非常强大的,可以说称霸于 各诸侯国,但是 自从郑庄公去世之后,就渐渐衰败下来,周边的晋国试图趁机兼并了这个国家。
郑国自知以现在 的 实力打不过晋国,于是 就去找邻国齐国求救。齐国一见这个状况,当然 不会坐视不管了 ,他 们不能眼睁睁看着 晋国做强盗,而且 还越做越强大,之后对齐国也 是 一大威胁。于 是 派出齐国有 名的大将陈成子率军援助。
当大军走到淄水岸边的时候,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面对大河,当时马儿害怕得嘶鸣不已,人也【吃瓜网】 郑国使者 很是焦急,如果得不到齐国的及时救助,很可能就被晋国攻破城池了,于是 他 赶紧说服陈成子,再难也要快速行进。 觉得疲累,都不想过 河。
陈成子当然知道后果,他鼓励士兵们迎难而上,大部队也终于抽打着马儿过了河。
晋军一看来了这么多齐国的援兵,都吓坏了,还是走为上策,赶紧连夜撤兵吧。
晋国军队撤兵后,并没有 彻底甘心,对这种不战而逃依然 耿耿于 怀,就想出花招,开始制造谣言,妄图把齐国的 援军吓走。
陈成子有 个部下叫荀寅,他 就听了 个小道消息上了 当,然后慌慌张张就去报告陈成子。 他 说晋国已经派了 千辆战车赶来,要一举歼灭齐国,咱们还是 赶紧撤吧。
陈成子问他消息可靠否,要求他说说这个消息的前因后果,怎么个来历,荀寅却支支吾吾,啥也说不出来。
陈成子大怒:“你 什么都不知道就乱说话,我 们在临行前国君就叮嘱我 们,看见零散的 士兵不要去追逐,看到大军也不要害怕,而你 现在 却来报告这种不准确的 消息,简直就是长别人的 志气,灭自己的 威风,扰乱军心!”
荀寅为自己的 言行懊悔不已,他 说君子在 说话前应该弄清楚事情的 起因、经过 、结果才能去讲事情,如果这三项都不知道,就很容易误导别人。后来人们就据此概括为“三不知”。
现在来说,“一问三不知”这句话是 含有 很大贬义的 ,形容一个人不靠谱,不对该知道的事上心,问啥都不知道,有点呆傻的 意思,而最初的“三不知”就是 指不知道事情的 起因、经过 和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