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希特勒给予希姆莱一个什么“陆军元帅”或是“党卫军元帅”的话,那么希特勒和纳粹党估计在1934年就会垮台,甚至都不一定会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这其中的原因包含了20世纪30年代德国国防军以及纳粹党之间的既合作又鄙视,既效忠又反抗的一种极其负责和矛盾的关系。...
若是希特勒给予希姆莱一个什么“陆军元帅”或是“党卫军元帅”的话,那么希特勒和纳粹党估计在1934年就会垮台,甚至都不一定会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这其中的原因包含了20世纪30年代德国国防军以及纳粹党之间的既合作又鄙视,既效忠又反抗的一种极其负责和矛盾的关系。而这矛盾的焦点就在于德国国防军作为普鲁士军官团的历史传承,强调了自身是“德国唯一合法的武装力量”。
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德国所 成立的 “魏玛共和 国”是 一个怪胎,它虽然表面上是 政党制的 西式政治,而实际上军人出身的 总统兴登堡和超然于政党存在 的 陆军(由于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拥有 真正的海军、当时更没有 什么空军,所 以“陆军”成为德国军队的代名词),却在 德国拥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这支军队只有10万人。所 以民选总理的 权力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 兴登堡和陆军对于 他 们不满意的政党或者 总理,也有 足够的 能力搞掉之。在
1932年4月举行的 总统选举中,第二轮投票兴登堡的得票率为53%,而希特勒的 得票率为36.8%,说明纳粹党头目仍然不敌这位老元帅的 威望,并且在这次选举中,有 40万冲锋队员被动员起来在 柏林周围构建了一道警戒线,尽管冲锋队头子罗姆跟陆军解释成为“必要的 预防措施”,但 是 纳粹企图在 选举失败后实施“政变”的企图已经昭然 若揭。兴登堡和 陆军随后稳定了局势,同时也开始对冲锋队这支庞大的 准军事武装有所 警惕。为了
镇慑希特勒的 野心,兴登堡于 8月6日在 总统府接见了 小胡子同学,老元帅一手拄着 拐杖,严厉地训斥了 希特勒的 不臣之举,在官方公报中有 如下的消息:“总统严重地 告诫希特勒先生,他要以骑士的风度来领导国社党(纳粹)作为反对党的 运动,要记住他 对祖国和 德国人民的 责任”。翻译过 来,就是 兴登堡警告希特勒,可以通过 民选上台,但 是 如果想凭借冲锋队搞军事政变,那肯定是死路一条。所【吃瓜网】 并且 在 垄断资本、失业工人等 阶层的 支持下,终于 在政党选举中成为国会的 第一大党,那么理论上希特勒将成为德国总理,兴登堡犹豫再三,在 希特勒不断表示的 恭顺之下,最终做出了这一任命,时间是1933年1月30日。
以在 当时的政治气候下,兴登堡和 坚决支持他的陆军,在 小胡子面前那是 神一般的 存在,纳粹再不敢以非常手段夺权,只能乖乖地抓选举。1927年的
希姆莱,已经是从属冲锋队而存在 的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党卫队也 成为希特勒的 嫡系近卫力量,其忠诚度比鱼龙混杂的 冲锋队要高得多,到希特勒上台的 1933年初,党卫队已经发展到52000余人,最关键的是 ,希姆莱一直致力于 将党卫队独立于 冲锋队而存在。因此希姆莱后来在 党卫队内部也 设置了衔级,最高一级是 “全国总指挥”,其他诸如什么小队长、突击队中队长、突击队大队长、旗队长等等 。但
是 要注意,第一这还不能称为“军衔”,而只是准军事组织自己封的 东西,并不具备合法性和 官方的 认可,第二,就50000多人的 队伍,希姆莱的 级别也 高不到哪里去,也 就相当于 个中将军长,所以讨论党卫队的 军衔,必须结合不同的历史时期来解读。包括冲锋队的什么冲锋队员、下级突击队长、上级突击队长和 高级突击队长等 衔级,也是 自己弄自己玩的 ,德国官方并不承认,比如罗姆的 职衔就是 冲锋队参谋长、全国总指挥。希特勒上台后,冲锋队的
人数和实力急剧膨胀,到1934年初已经达到250万之众,而实际控制人罗姆更加野心勃勃,企图把冲锋队建设成为“第二陆军”,这就让兴登堡和 陆军大为光火。 于1934年2月28日,希特勒召集陆军和冲锋队首脑举行三方会谈,议定陆军才是 德国唯一的 武器持有者 ,而冲锋队则负责入伍前的 青年、退伍军人的 军事训练,但是罗姆等 冲锋队高层并不满意这个结果,叫嚣进行“第二次革命”,最终遭到“长刀之夜”的 大清洗。因为这个时候兴登堡还健在
,因为罗姆已经不大听从希特勒的 招呼,因为希特勒的 地位并不稳固,所 以冲锋队被清洗势在 必行。 老实说虽然 冲锋队有 数百万之众,但那是一群缺乏武器装备的 乌合之众,真造起反来未必是 国防军的对手,希特勒也 是 权衡过 利弊才下手的 ,而他干掉罗姆和 冲锋队所 依靠的力量(陆军只是 监督而没有 插手),就是 希姆莱的 党卫队。党卫队从此以后成为纳粹的
主要政治武装力量,人数也 扩充极快,尤其是 兴登堡1934年8月挂了 以后,希特勒集总统和总理(改称元首)的大权于 一身,希姆莱的 势力自然壮大,到1935年党卫队已经发展到47万余人。至1936年6月,希姆莱升任德国警察总监、盖世太保首脑和 党卫队帝国长官,,从党卫队当时的 规模和 级别上看,他的 衔级大约相当于国防军的 陆军大将(一级上将)。大家要注意,希特勒尽管已经熬死了
兴登堡,但 是在势力庞大的 普鲁士军官团面前,他在 处理党卫队和国防军的 关系时,仍然是 小心翼翼尽量保持平衡的 。 他 在初期支持党卫队控制警察和 情报、治安系统,却不敢轻易的 同意希姆莱组建武装党卫军野战部队,直到1938年前后,才开了 一个口子同意组建武装党卫军三个团级战斗队,然 而在 国防军高层的干预下,党卫军并没有 独立的 征兵系统和 补给系统。二战初期,武装党卫军的野战部队从团到师,仍然是
配属给国防军各大战略单位作战,并且 要接受国防军战地 司令部的 指挥,到法国战役的 1940年,武装党卫军的规模也 仅仅在 90638人的 规模,尚不及国防军的一个满编集团军。所 以这一时期,希姆莱的 所 谓“全国总指挥”仍然 也就相当一个大将衔,并且只是“相当”,因为国防军从来不认为党卫队和 武装党卫军是一支正规的 军队,双方的矛盾也 是较大的 。分水岭应该是
在1942年,在 希特勒的 纵容下,以及武装党卫军在 战场上的狂热表现,使其野战部队的规模越来越大,是 年底已经发展到50万人,再加上国内“下属党卫队”的各色人员,希姆莱掌握的 武装分子已经超过百万之数。为了 让武装党卫军跟国防军在战场上衔级配套,不仅增设了 “党卫军军衔”,也 就是 我 们了 解的 什么党卫军少校、党卫军少将等 等 ,同时还把党卫队相当于 将官的 肩章,全部采用与 国防军一样的 金线编织大肩章,这时候称为军衔还算靠谱。与
此同时,希姆莱在党卫队全国总指挥的 衔级之上,增设自己专属的 “党卫队全国领袖”衔,同时保留“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等衔级,既然 “党卫队全国总指挥”类同于 大将衔,那么希姆莱的 新衔级,确实要等 同于国防军的 陆军元帅衔,在 二战末期,希姆莱能够出任后备军总司令和 “维斯瓦集团军群”总司令,也说明了 这一对应标准。所 以我们说,希姆莱的 军衔等 同于 元帅,仅仅是从1942年到德国战败不到三年的 光景。然而仅仅是
“等同”或者说是 对应而已,还说不上什么“属于 ”,毕竟那是两套衔级系统(军队和 党属武装),毕竟国防军到战败也 不认为武装党卫军是 什么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