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作为明朝时期,朱棣打入南京城后,大开城门迎接朱棣的朱允炆的大臣,他的做法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李景隆还被人们戏称为大明战神,这个称呼当然是一句反话,真实的李景隆当然不是什么战神。但是作为建文帝的臣子,为什么李景隆要这样做,他和朱棣之间是什么关系?李景隆难道是朱棣的卧底吗?
1.李景隆简介
李景隆,字九江,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人。明朝初期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
喜读兵书,举止雍容,袭爵曹国公。【吃瓜网】 奉旨出京练军,授左军都督同知、太子太傅。建文帝即位,参与 削藩行动。靖难之役时,拜大将军,征讨燕王朱棣,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兵败失利,导致攻守形势逆转,坐罪夺职,召回朝中。 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致使南京失守。明成祖继位后,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增加岁禄,列于 群臣之首。
永乐二年(1404年),受到连番弹劾,削爵圈禁,黯然去世。
李景隆早年以知兵著称,多次赴湖广、陕西等
地训练军队,负责与西番的 茶马贸易,曾参与 明军北伐。后率军抓捕周王,协助建文帝削除周藩。靖难之役时,担任朝廷讨燕大军主帅,多次与 燕军展开大战,前后统兵近百万。燕军渡江后,他主动开门迎降,使得明成祖顺利夺取南京。成祖继位后,以公爵受赏,位列靖难诸功臣之上。2.为什么说李景隆是朱棣卧底
李景隆是
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的 儿子,由于他在 “靖难之役”中的“优越”表现,常被后人“亲切”的 称为“大明战神”。又 由于他 在 “靖难之役”时战无不败,败无不逃,因此后人又 “亲切”地称他 为“逃跑大王”。还由于 他 在 “靖难之役”时每次战败必会给粮草匮乏的 朱棣留下充足的 物资,因此后人又 “亲切”地称他 为“运输大队长”。 (靖难之役:朱棣从造反到登基的 过程)别人可以不在
乎 卧底的 身份,但 是 李景隆不行,因为这和 他 的 能力有 关。如果李景隆真的是朱棣的卧底,那么李景隆一定是朱棣最大的功臣,什么张玉、朱能、姚广孝都要靠边站。但 是 如果李景隆不是 朱棣的 卧底,那么李景隆zhe真的 就是 是 无能到不能再无能的废物了 。说李景隆是
卧底,并不是 空口无凭,而是 种种事迹的表现,让人不得不怀疑李景隆是朱棣的 卧底,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朱棣与
李景隆自小便相识,并且 感情很好。出于 这个原因,李景隆是 有 可能对朱棣心慈手软或者说刀下留情的。如果李景隆慧眼识珠,他选择朱棣那一边也 是 有 可能的 。二、朱棣登基后,选择重用李景隆,朱棣五次北征,李景隆参加三次,并赐予李景隆高官厚禄。这是疑点最大的,朱棣和李景隆不止一次交手,按道理来说李景隆有
几斤几两,他心里自然有 数。如果李景隆真的是军事白痴的话,朱棣没道理这么做。三、朱棣对于
李景隆非常宽容。《明史》中记载,永乐元年张信等 人曾经弹劾过 李景隆。但是 朱棣却以李景隆自yj好,敷衍而过,并未对李景隆做任何处罚。这点也 是 非常可疑的,朱棣的 性格是睚眦必报的 ,诸位可以看看朱允炆的旧臣在朱棣手里有多惨,总是找各种理由杀他们。而李景隆是 和 朱棣正面对抗过 的 ,朱棣就这样既往不咎了 ?说实话,小编并没有
要给李景隆洗白的 意思,诸位可以这么想。如果李景隆不是 朱棣的 卧底,而后人却坚决认为他 是朱棣的 卧底,那他 该有 多悲哀,这应该是 对李景隆最大的侮辱了 吧。但 是如果李景隆真的是 朱棣的 卧底,这样也 算是 给他 “讨回公道”了 ,他也 该瞑目了。其实,先抛开李景隆是
不是 卧底这个问题,我 们也 应该正确看待历史。如果李景隆真如他 父亲那般有 勇有 谋的 话,哪里还有永乐大帝?没有 永乐大帝,哪里还有《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迁都北京等 惊世壮举?3.李景隆和朱棣什么关系
明太祖当朝时,唯恐大臣篡权,便给予藩王讨伐皇帝身边贼子的
权利。朱允炆当朝时,朱棣有 谋反之意,便以此为借口声称欲诛伐奸臣,发动靖难之战,实际上却是为了 谋取皇位。朱棣来势汹汹,一举拿下多处要地
,残害功臣,由于朱元璋晚期sh了众多功臣将士,所 以面对燕王兴兵,朝中已无可用之将才。此时耿炳文作为朝中仅存的
老将,朱允炆只好命其带大军出征讨伐,由于耿炳文年岁已高,朱棣又善用计谋,于 是 挑选时机突袭南军,一举攻下先锋,后又 大败其主力军,燕军得胜。朱允炆听闻耿炳文兵败的消息,便不复重用,将其换下,名先帝大将之子李景隆任将军带兵攻燕。李景隆本不是
领兵作战之才,就是 一无用公子哥儿,毫无作战经验也 罢,为人却骄傲自负,私自妄为,急功近利,不懂用人。因此军中人心涣散,毫无士气可言。朱棣不将其放在 眼里,稍稍用计,只守不攻,便请君入瓮,引得李景隆找上门来进攻。李景隆盲目贪功,毫无部署,最终举步维艰,朱棣拿下永平,直驱内蒙古,挟持藩王,围攻李景隆,南军大败。此次一败,皇帝还继续任用李景隆任总将带大军出兵,谁知其尽选军中庸人,弃用贤将,屡败于燕军,一退再退,最终燕军兵临南京城,李景隆开城门投降。
后朱棣上位,李景隆任要臣,引得群臣不满,最终被弹劾罢职,囚禁于家中身亡。
除大明战神外,李景隆还有一个称呼,即“运输大队长”,这又是个什么职位呢?
李景隆,虎门将子出身,承袭了
父亲的 曹国公爵位,借父亲威名,他 一上任便极受赏识。建文帝在位时十分重用李景隆,高位官职予以加封,可惜李景隆没能负起他 的 优待与厚望。此时燕王起兵发动叛乱,欲谋权篡位。可惜朱元璋晚年杀尽贤臣大将,朝中已无可上阵杀敌之人。朱棣来势汹汹,起兵不久便扫荡了
北平外围。无奈之下,建文帝只好派幸存的 年老大将耿炳文出兵,谁知首战不利,被敌军偷袭大败,建文帝大怒,使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对抗燕军。李景隆本是
膏粱子弟,不仅不懂带兵还不懂谦虚,既无谋略也 不骁勇,为人嚣张自负、急于 求成又 胆小羸弱,甚至将军中的 有 用之人全部替换下来。起初朱棣听闻李景隆的作战部署便心生欢喜,令属下只守不攻。李景隆见状便长驱直入,见卢沟桥都无人驻守更是 得意忘形,不料此时便中了 朱棣的 埋伏,城内有严密部署,其屡屡攻城皆被击退,永平未能拿下。随后,朱棣拿下大宁进攻李景隆,吓得李景隆连夜潜逃,丢兵弃粮。此后,朱棣一举反攻,李景隆带兵北伐逢战必败,一退再退,最终还京。
1402年,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李景隆开门投降相迎,最终朱棣即位,李景隆任朝中大官,后被群臣弹劾罢官。
李景隆身为建文帝钦点的
大将军,平定叛乱时其兵力远远超过 燕军,但 他屡战屡败,被戏称“燕军运输大队长”,喻指其逢战必败,每每潜逃为燕军送兵,更被奚落成叛徒,可见其人废柴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