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为毕万(毕公高之裔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魏国全盛时期的国力来说,如果真的将伐秦当成国家的整体战略,长时间贯彻执行的话,不光秦国一定会被灭,就连统一天下,也未必不可能。
因为巅峰时期的魏国,实在是太强了。
但可惜的【吃瓜网】
是,魏国不像后来的秦国,连续几代人,一直将‘东出’作为国家的 整体战略。几乎 每一代魏王,都会有 自己的 打算,招惹不同的 敌人。如此一来,经过三代的魏王传承之后,魏国的强大力量,就开始被逐渐消耗殆尽,反倒被其他 国家反超了 。公元403年,随着
魏斯、赵籍、韩虔三人,被周天子封为诸侯,昔日强大的晋国,几乎 被瓜分殆尽。这件事在 历史上,被称之为‘三家分晋’,而这件事情的 发生,也标志着 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在这其中,魏斯往往被后世称之为魏文侯,同时也是魏国的
实际建立者 。魏斯被封侯之后,魏国开始正式以一个诸侯国的 形式,出现在 历史的舞台上。不过 ,魏国刚刚建立的 时候,却有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那就是 魏国的 地盘,实在 是 有 点分散。这其实也没办法。毕竟魏国的领土,都是
来自于 对晋国的 瓜分。在 之前数百年的 历史上,魏王的祖先每次为国家立功,都会被赐予一些土地 。后来瓜分晋国的 时候,也 是 如此。这就注定这些地盘,不可能全部聚集在一起。这个问题,对于韩赵两家来说,其实也
是 存在 的。三晋之间,互相都有 飞地,地盘犬牙交错。这样的特殊环境,也 不利于 国家的 防守。 所 以,接下来的上百年时间里,三晋之间一直不停的 交换地 盘,或者靠战争夺取对方的 地 盘,最终让自己的地 盘,尽可能的连在 一起。既然
要交换收拢国土,那每个国家,自然都需要有 一个中心,向着 各自的 中心去靠拢。魏国这边,因为超过一半的领土,都在原来晋国的 西侧,所 以魏国就开始以这部分地区为核心,逐渐收拢地盘。但
这样一来,魏国的 地 理环境,就变得有 些微妙起来。西面是 义渠和 秦国,北方是 匈奴和赵国,东部大半都和 韩国接壤,南边则是 和楚国相接。在 这样的特殊地理环境下,魏国如果想要扩张,就有了 多个选择。不过
,在 这些选择当中,西边的秦国和 义渠,无疑是 最好对付的。 相对来说,韩国和 赵国,同属三晋国家,算是 天然 的盟友。 而南方的 楚国,则相对强大。反倒是 西边的秦国,当时最为弱小。正是这种特殊时代背景,以及地理原因,造就了接下来魏国和秦国之间,几代人的恩恩怨怨。
魏国刚建立的
时候,在 三晋之中其实并不算最强,最强的 应该是 赵国。但是 ,魏国建立之后,独具慧眼的 魏文侯,首先任用李悝为相,开始主持魏国的 变法。在李悝的 主持下,短短数年之内,魏国的 经济开始飞速提升,远远超过 了赵国和 韩国。有了
钱之后,接下来可以做的事情就做了。此后魏文侯又 找来了 乐羊和吴起,整饬魏国的 军队,最后帮魏国训练出了强大的 ‘魏武卒’。除此之外,魏文侯还拜‘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为师,在魏国国内大范围推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
推广,更是令魏国有 了 自上而下的 理念,国家凝聚力进一步提升。总之,魏文侯在
位期间,基本奠定了魏国强大的基础,同时也 让魏国率先成为战国七雄当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后面的 几任魏王,要么是站在 魏文侯的肩膀上执政,要么干脆就是在 吃老本。当然,国家强大之后,拥有了强大的军力,下一步,魏国自然也要对外扩张了。
按照魏文侯原本的
战略规划,魏国开始向秦国方向,不断扩张,将势力范围扩张到河西地区。但是,就在 魏国刚刚开始扩张计划后不久,魏文侯就死了 。魏文侯死后,他的 儿子魏武侯即位,接过 了 魏国的 指挥大棒。魏武侯即位之后,靠着
他 爹留给他 的庞大家底,很快就带领魏国走上了扩张的 道路。就在 魏武侯即位两年多以后,魏国首先对郑国和秦国动手,拿下了 不少地盘。此后,魏国又
联合韩赵两国,和 楚国大战。在 这场战争当中,三晋联军虽然 在初期取得了 较大的胜利,但 是后来,楚国却通过 外交手段,拉上了 齐国和 秦国,一起对抗三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战争,也可以理解成是第一次战国混战。
不过,在
这场战争的 后期,魏国也 进一步认识到了 秦国的 威胁。作为魏国西侧的邻居,如果不优先解决秦国,就很难集中精力对付楚国。所 以,几年之后,就在 秦国进攻魏国阴晋的时候,魏国打了 一场漂亮的 防守反击。在这场战争当中,秦国几乎
动用了 全部的家底,集结了 五十万大军。然 而最终,这五十万秦军,却被吴起率领的五万魏武卒击溃。经此一战之后,秦国彻底丧失了 对河西地 区的 控制。吴起也 得以率军攻入关中平原,直指秦国腹地 。到了
这个时候,秦国已经是 危在 旦夕了 。此时的 秦国,还没有 拿下巴蜀和 义渠,领土仅仅局限于 关中地区。更要命的 是 ,就在 一战结束后不久,秦国的 国君秦惠公去世,接任他 的 下一任秦出公,仅仅只有 两岁,所 以秦国高层很自然的 开始动荡不安。在
这种局面下,如果再给吴起十年时间,彻底灭了秦国,并非不可能。要真是 那样的 话,历史自然 会彻底改写,后面也没有 什么秦始皇统一六国,而是魏国统一天下了 。但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魏国内部出问题了。
准确来说,真正出问题的,是魏武侯本人。
相比魏文侯,作为儿子的
魏武侯,在领兵打仗方面,其实丝毫不逊色于 他 爹。但 是,在外交、内政等其他领域,魏武侯就差了 太多了。而且,当时还是战国初期,大家还没有 灭国统一天下的 概念。所 以当时的 魏武侯,还是 想着 春秋时期称霸的 那一套。所
以,在 当时的 魏武侯看来,秦国既然 已经被打残了,自然 就无需在 意了 。下一步,魏国应该集中力量,去对付更加强大的 楚国,或者牵制韩赵两国,防止这两国做大。至于 彻底灭掉秦国,这件事的 重要性,被魏武侯排到了 最后。另外,随着
吴起的 功劳越来越大,魏国内部也 有 很多人,开始嫉妒吴起的功劳。最终,魏武侯听信了公叔痤等人的 谗言,导致吴起不得不离开魏国,转投了 楚国。吴起的离开,几乎标志着魏国的上升期,就此彻底结束。此后的魏国,基本上都是在吃老本。
此后的
十五年里,魏国几乎 每年都要对外开战,但 却基本没什么效果。最关键的 是,在 击败秦国之后,魏武侯觉得,魏国已经足够强大,应该压制一下韩赵两国的发展。所以,在吴起离开四年之后,魏国首先和 赵国开战。这场战争,也 彻底标志着 三晋联盟的 瓦解。对于
魏国来说,三晋联盟的瓦解,无疑是 最致命的一击。在 此之前,魏国无需顾忌北方和东方的 敌人,可以专心对付西面的 秦国,以及南方的 楚国。但随着三晋联盟的 瓦解,魏国不得不增加两个方向的 战线,这就进一步牵制了 魏国的主力,让魏国处于 四战之地 的 位置上。这样的魏国,再想有大的发展,自然是难度登天了。
然而,此时的
魏武侯,偏偏还不自知,认为自己多次击败其他国家,已经称霸于 中原,带领魏国达到了巅峰。殊不知,常年的战争,非但 没有 增强魏国的 国力,反倒是 将魏文侯留下了的 家底,逐渐消耗殆尽了 。在常年的
战争当中,其他 几个国家,见到魏国通过 改革,迅速强大起来,自己也不愿落后,纷纷开始进行变法维新。当这几个国家进行变法之后,魏国对其他 国家的 优势,也不再明显,战争自然 就进行得更困难了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病逝,此后,魏国的
王位,传到了 魏惠王的 手里。魏惠王其实也 算是 一位合格的 守成之君,不算太过 昏庸。但 是 ,对于 此时的 魏国来说,这样一位国王,显然 是 不合格的。而且,魏惠王登基之后,先后做错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
重用出身鬼谷的庞涓。单从这件事本身来说,其实倒也 没错。庞涓本人确实也 很有 才能,上任之后,确实带领魏国军队,继续发展,贡献很大。但问题是,为了用庞涓,魏惠王得罪了孙膑,最后还让孙膑去了齐国,这就为后来魏国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第二件事,则是
放跑了 一个叫卫鞅的 年轻人。这个年轻人非常有才,但 魏惠王却不能重用他 ,反倒是 将他 放去了秦国,这直接导致秦国经过 变法之后,顺利起飞。魏惠王在位五十年,完整见证了魏国是如何在他的手中,由一个中原霸主,变成了二流国家。
实际上,就在
魏惠王刚刚登基的 时候,魏国其实仍然 是 中原霸主。而且,就在他 登基数年之后,秦国老王去世,新即位的 秦孝公,当时只有 21岁。如果这时魏惠王是 一位英明的 君主,重新与韩赵两国签订盟约,还是 有机会单独面对秦国,继而吞并秦国。但 可惜的 是 ,此时的魏惠王,还沉浸在 中原霸主的地 位当中,无法自拔,根本没考虑过 这个问题。秦孝公即位数年之后,随着
秦孝公重用商鞅,颁布垦草令。历史上著名的 商鞅变法,由此开始。此后,秦国的国力开始爆发式增长,魏国再也 没有 能力,一战吃下秦国了 。非但
如此,在 秦国进行变法的 同时,魏国又 和 齐国两次大战,分别在桂陵之战和 马陵之战当中,输给了 齐国,并且折损了 大量的 魏武卒。经过 这两场大战之后,魏国的军力迅速跌落,再也 不是 那个中原头号强国了 。与
此同时,成功变法的 秦国,则是 迅速强大起来。马陵之战结束后,秦国更是趁着魏国衰退,派遣大军收回了 河西之地。此时的 魏国,别说灭秦无望,就算抵挡秦国都很难了。在 这之后,中原各国不得不陷入了 ‘合纵连横’的 怪圈。但 在 没有 整体战略规划的 基础上,这种联盟又 极易被破坏,最后只能被秦国各个击破。所
以,到了战国中后期,昔日强大一时的 魏国,已经沦为了 一个二流国家。如果不是 和韩赵两国抱团取暖,恐怕早就被秦国给率先灭掉了。纵观魏国的
衰败史,我们不难发现:魏国如果坚持首先灭掉秦国的话,其实是 有 机会的 。尤其是 在 魏武侯在 位期间,魏国的 实力达到了鼎盛期。如果不是 魏武侯追求所 谓的 霸主地位,和韩赵两家翻脸,而是 先灭了 秦国。那后来的 历史,恐怕就截然 不同了。说到底,魏国的灭亡,其实是败在了自己没有大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