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幸福感可言,是当代中年人的普遍共识。
那什么是幸福?它的理论解释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欣喜与愉悦的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
年轻人朝气蓬勃,因为“年轻”本来就是一种资本,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所以不会有太多时间飞逝的不安全感;而老年人的人生几近尾声,有了更多的人生经验与积累,也因此更容易获得满足感。
因此,被夹在中间的中年人,似乎成了最“不幸福”的一个群体。
正如但【吃瓜网】 那片森林荒凉、崎岖而无边无际,身处其中所 感受的 煎熬让人痛不欲生。只要一想起,就觉得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 ”
丁在 《神曲》开篇的那段表述:“当我 在 人生的 旅途游走过 半的 时候,某天,不经意踏进一片幽暗的 森林,在 其中迷失了 前进的 方向。这种感觉或许并不是我们的一种错觉,它是客观存在的。
2008年,英国经济学教授奥斯瓦尔德提出了“U型幸福曲线”,这项基于
几十个国家、包含数十万人的 巨大数据集的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一生中的幸福感水平呈现出“U型曲线”,幸福感大约在中年时最低。2010年,英国新闻杂志《经济学人》和
美国联合对30多万美国人进行了一项盖洛普调查,发现U型幸福曲线的底部同样位于 40岁晚期~50岁早期。2012 年,奥斯瓦尔德教授查看了 27 个欧洲国家和
美国的 抗抑郁药物销售数据,发现 40 岁左右,人们最可能服用抗抑郁药。2015年,在
我 国进行的 一次居民幸福感调查结果中也显示,幸福感相对最低的 年龄段是31岁~ 45岁,而60岁以上人群的 幸福感最高。发达国家的幸福感曲线
发展中国家的幸福感曲线
基于以上的理论研究结果,中年可能真的是人一生中最不快乐的时期。
那可能就会有人问,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中年期?
其实和
“中产”一样,受个体的 生理条件、所 处的 环境、社会地 位等 差异的影响,我们很难去界定“中年”到底是 从多少岁开始,又在多少岁时结束,它的 边界本身是 很模糊的,更取决于 个体自身的感受。这种步入中年的感受,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
变化:一是 身体状况的 改变,比如明显感觉到不再年轻、身体机能下降,出现体重增长、颈椎腰椎疼痛等 症状;二是 社会角色的 改变,比如成为一个家庭的 主要收入来源和 重大事宜的 决策者 等 。但中年时期的主观痛苦,并不全是由这些客观改变所引起。
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
心理学家,也 都很难给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解决方法,因为生活真的 太复杂了 ,每个人的 情况又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也
只能抛开宏观叙事,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一点一点地 剖析问题,去寻找一个对于 城市普通中年行之有 效的 快乐法则。一、正常化认识“中年危机”
奥斯瓦尔德教授说,假如人们意识到感觉人生灰暗其实是中年常态,或许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这一阶段。
心理学上有一个治疗术语,叫做“正常化”,就是用来帮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情况并非个例,也不是病态。
我
们对中年时期的 这种焦虑、迷茫与 自我 萎靡,就应该有 一个“正常化”的认识,就像是 大多数人都会经历青春期的 情绪波动一样,这是一个正常成年人都会经历的自然 过程,而不是 危机。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缺钱+缺精力=中年危机。
关于这个问题,最早提出“幸福曲线”理论的乔纳森·劳赫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乔纳森·劳赫毕业于耶鲁大学,出版过
很多本书,是 2005年美国国家杂志奖获得者 ,2010年美国国家头条新闻奖获得者 ,这两个奖项是 美国久负盛名的杂志评论奖。被广泛认为是美国评论界极具原创性和 极多才多艺的 人之一。家庭美满、名利双收,客观来讲,乔纳森·劳赫是不会有什么中年危机的。
但他
在 40岁时这样形容自己的 感受:“我 居然 厌倦了 这些积极的 变化,这简直不可理喻。我 为什么没有 成就感?”所以,在乔纳森·劳赫看来,中年危机和客观状态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
我是赞同这种说法的
,否则的 话,中国互联网鼻祖级人物张朝阳、坐拥百亿的美团二号人物王慧文就不会得抑郁症了 。这个过程纵使令人烦躁不安,但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静静地等待它过去即可。
在
幸福曲线及其特有的 反馈陷阱的 背景下,等待并不是种被动的 策略,也 不等于什么都不做。等 待是与时间合作的 一种方式,做时间的朋友。耐心并不是给所有人的全部答案,但它本身就是答案的一部分。
二、别让理想化心理预期拖垮你
回到现实的
实操上来,首先是心理上要降低预期,这一点是老生常谈,但 人在 顺风顺水的时候,是 很难真正去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的 。尤其是很多生活在
城市里的 中产,可能从事着 互联网、金融这样让人羡慕的 行业,在 公司做到了 一个小小的 管理层的 位置,享受到了 时代发展的 红利,这也很容易给人带来一种错觉,误以为持有 的 资产会继续上涨、自己可以一直拿高薪、美好的 生活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我身边不少的
中产朋友在 头两年就陷入了 这样的 预期陷阱,明明是 个高级打工人,却贷款上千万买房,老婆辞职带娃,孩子从小就读国际学校……这真的不是 瞎传,他 们实际就是这么干的 。当我们对着热搜中被降薪裁员的人命运唏嘘不已时,殊不知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这让我想起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
诗:“无论谁死了 ,都是 我 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 包含在 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行业兴衰有其自然规律,人拿时代是没有办法的。
城市中产不可能总希冀着可以一直向上流动,房贷未来还起来有
压力,反向置换不是个坏事,全职太太该去找工作就找工作,父母接不到身边孝敬就暂时不接,要放下过 去对自我的 理想化想象。否则,预期与现实产生的落差只会给人带来失望,失望积累的越多人就越痛苦。
比起一味地追求向上移动,能够自由移动才是一种幸福的能力,你在任何位置,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向东还是向西,都能够从容地去体验、去享受。
每个人的
自身条件、性格、爱好和 生活方式都不尽相同,甚至是所 处的 时代背景都不一样,所 以没有必要都去爬同一个社会金字塔。当然
,这不是 劝你 直接“躺平”。如果你稍微了解一点心理学上的 知识,就会知道“躺平”不是 件容易的 事,不仅仅是 物质上的 要求,人还有 获得精神反馈的 需求,所 以我 们经常能看到比如拼多多的 黄峥、小米的 雷军这些大佬们在 功成名就之后依然在 折腾、在 探索一些新的 事物。因此,中年人还是要继续去做该做的
事、正确的 事,但 比起最终能做成什么,更重要的 是我们能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只是别让不切实际的 梦想,去打乱你 一个正常的 生活节奏。三、行动上处理好家庭关系
中年是一个人履行一整套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时期,多重角色往往也给普通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潘虹的
成名作电影《人到中年》,放到现在 也依然是 大多数中年人生活的 真实写照,中年人的 固定搭配好像就是 上有 老下有 小,生活里的 困难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似乎 永远都解决不完。中年人时常会陷入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
痛苦家庭关系中。在 社会关系中,老板、同事不好可以随时换,但 是 家庭里的 亲密关系却很难用同样粗暴的 方式来解决。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人到中年,才发现家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能尽早地理顺亲子、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可以有效地减少中年时期幸福感的消耗。
首先是亲子关系,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呵护,但不要做自我牺牲式的付出。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过一个“Good enough mother(60分的妈妈)”的 育儿理论,意思就是不能做差劲的 妈妈,但也 不必是 完美的妈妈,刚刚好就可以了,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反倒成为孩子在长成一个自立、自强、有 担当的 人这条路上的 绊脚石。
其次是
夫妻关系,是 相互依附却又 彼此独立的 存在 。对于女性而言,现实和 影视剧里从来都不乏自我 牺牲后人财两空的 失败案例。所以说到底,还是要把关注点多放在自己的身上,在有能力打拼的时候,多积累点傍身的物质和技能。
很多时候,我
们感到无比的 痛苦,就是 因为我 们把自己的 付出和 期待都寄托在 了伴侣、子女的 身上,而对方又 没能如你 所 愿。其实,即便你
是被社会所认为“最焦虑”的 全职妈妈,只要你 愿意,人生也 有 很多的 可能性,不一定局限于 能赚钱、会做家务,你可能还会唱歌、跳舞、写文章等等,当你生命中的种种可能性和 雄心重新回来后,你的 快乐也 就随之而来。当然,被亲密关系困扰并不是中年女性的专属,它同样也困扰着男性。
比如一些能力非常不错的中产男性,在
年轻气盛、事业蒸蒸日上的 时候,信誓旦旦承诺要养妻子一辈子,对方在 彻底回归家庭后,渐渐成了温水煮青蛙,很难再重新回到社会参与竞争。等
到中年危机时刻来临时,才意识到世事无常,多数人的 人生并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 高歌猛进,能有 个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的 妻子才是 真正的 三生有 幸,然 后陷入一种长久的 自我 悔恨和 遗憾中。这本质上都是对亲密关系认知上的一种失智,但不足以让其彻底崩塌。亲密关系中更为致命的是去做比较,跟别人去比物质条件、比孩子、比伴侣……
亦舒在《我的前半生》里说:“面子是人最难放下的,又是最没有用的东西。”
无论在任何年龄,攀比都会成为一个人痛苦的根源。
而中年时期,更要减少这种向上比较,多回顾一下自己过
去取得的成绩和福气,这样能有效减少负面情绪的积累与 反馈。四、借助外力化解中年困扰
幸福经济学领域的
知名学者 约翰·海利威尔通过 大量的 数据调研和 分析后,提出了 世界上四分之三的 “幸福”都可以用以下六大因素来解释:① 社会支持:在遇到困难时有人可依靠;
② 慷慨:为人慷慨且周围人也慷慨大度时,人们会更幸福;
③ 信任:腐败和不信任对生活满意度有害;
④ 自由:有充分的自由来做重要的人生决定;
⑤ 良好的人均收入;
⑥ 健康的平均寿命。
① 社会支持:在遇到困难时有人可依靠;
② 慷慨:为人慷慨且周围人也慷慨大度时,人们会更幸福;
③ 信任:腐败和不信任对生活满意度有害;
④ 自由:有充分的自由来做重要的人生决定;
⑤ 良好的人均收入;
⑥ 健康的平均寿命。
从这些研究中不难看出,社会性的支持、人际交往,是对个人的幸福感有着近乎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之一。
所
以中年人不要什么都寄希望于一切都自我 消化、自我 压抑,幸福感单单依靠“自助”是 不够的 ,还要依赖于“他 助”,我 们一方面可以尝试和身边的 人建立一个紧密的关系,找到一个能够自我安心纾解情绪的 通道;另一方面,还应该主动与让你 感到焦虑的 信息和人做物理上的 隔绝。我们前面说过,中年期本身不是一种危机,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平稳地度过,它不具有太大的杀伤力。
但
不可否认的 是 ,这是一个客观条件发生改变后充满了 风险和 压力的 时期,处理不好的话,的 确也 很容易导致危机的 发生。这是
一个生活节奏很快、压力很大的 时代,如果说去努力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中年人”,听起来确实像个笑话。但我
们仍然 可以做一些认知上的调整和 行动上的 改变,用行动力代替无力,活在当下,就像度过 那个“青春期”一样,再次安稳地走过这个让人有点不爽的 中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