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诸葛亮是三国中的传奇人物,世人对他评价甚高。
不过,唯有一点,历代却公认诸葛亮不及刘备——那就是在知人用人方面,而最有力的例证之一,就是两人对待魏延的不同态度。诸葛亮与魏延究竟有何深仇大恨?为何能与张飞、黄忠这些极具个性的名将相处不错的诸葛亮,却屡屡与魏延争锋相对?
一、诸葛亮与魏延的初见
从《三国演义》看,诸葛亮看魏延不爽,几乎是来自于莫名其妙的第一印象。
魏延投靠刘备,是
在 刘备与张鲁鏖战之际,当时刘备正缺人手,关羽引荐魏延给刘备,三人都满心欢喜,颇有 相见恨晚之意。偏偏此时在一旁冷眼相看的诸葛亮,冷不丁一跃而起,要将魏延斩首,吓得刘、关、魏三人打了个冷战——两人素未谋面,刘备又对魏延如此器重,为何诸葛亮偏偏要与魏延作对?
在蜀汉后来的历史中,魏延真的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然,魏延能在蜀汉一路晋升,也要得益于刘备的力挺,刘备虽然听取了诸葛亮的意见,但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将魏延留在身边效力。
毕竟当时刘备的确在用人之际,而且假如天下英雄得知魏延投靠刘备后被斩首,以后谁还敢为刘玄德效力?
从当时的情况看,刘备的选择没错。但是接下来魏延在蜀汉的经历却不简单。【吃瓜网】
《三国演义》中,和诸葛亮关系蹊跷的有两个名将,偏偏两个人都是能力非凡、功劳显著的人物——一个是关羽,一个是魏延。
五虎上将中,诸葛亮和于关羽,可以看出两人的相处是有一定微妙之处的。
张、赵、黄都相处不错,而马超因为投靠刘备较晚,关于 他和 诸葛亮之间的 故事记载不多,不过 这也意味着应该没有 明显的 冲突。但 是 对这里面的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性格,诸葛亮才华横溢,而关羽也是声名在外,加上性格高傲,所以诸葛亮要想让关羽听从自己的指挥,必然要使用很多心计。前期关羽诸多对诸葛亮不服气的表现就是明证。
更有甚者,认为赤壁之战曹操败逃后诸葛亮派关羽镇守华容道,其实是有意为之;后来关羽败走麦城,关于诸葛亮是否真的尽力援助,也有颇多争议。
偏偏这位魏延,细细品来,从性格、武艺甚至长相等各个方面,都与关羽有颇多相似之处。
是否诸葛亮本身就对这种性格或者长相有排斥之情?
我们不得而知,但诸葛亮和魏延相处的磕磕绊绊,的确比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魏延的晋升之路
尽管魏延不在五虎上将之列,但客观来讲,在某些方面,魏延为蜀汉做的贡献,比之五虎毫不逊色。
细细分析五虎上讲,关羽、张飞跟随刘备打天下,又
是 结拜兄弟,赵云是刘备的心腹和 保镖,马超是 名门之后,黄忠则是 定军山一役立下大功,所 以按地位排在 魏延前面,应该没有 什么问题。不过,论能力、论贡献,魏延可真的不差,而且刘备对魏延可谓是信任有加——魏延是211年投靠的刘备,第二年魏延随同刘备入川,随后便被提拔为牙门将军,这个速度比赵云快了很多。
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很快刘备做了另一个提拔魏延的决策——汉中之地乃是要害,而刘备则指定魏延担任汉中太守,同时封他为镇远将军。
这时候的魏延,可谓是蜀汉的实力派,尽管他并不属于五虎上将之列,但是担任汉中太守意味着刘备几乎把最重要的一块领地交给了魏延。
我
们不妨看一下刘备成为汉中王时五虎上将的 官职: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分别担任前、左、右、后四方将军,赵云则仅仅是 杂号将军。221年,刘备称帝之际,魏延被封为镇北将军。五虎中的
另一位赵云,要到223年才被封为镇东将军,和 魏延刚刚平级。由此可见,刘备一方面在维系着蜀汉内部官职体系的稳定,另一方面对魏延格外青睐也是不争的事实,毕竟大部分时间,他的官职比加入刘备阵营更早的赵云要高,权力也更大。
如果论实际作用,魏延可能优势就更明显了。“五虎上将”中的马超一直被认为是有名无实,尽管他 官职很高(在蜀汉仅次于 关羽),但是 实际兵权非常小,投靠刘备后仅仅在 刘备征讨凉地时发挥了一定作用,随后就被雪藏。
另一位在后世评价甚高的赵云,正史中绝对是五虎中最没存在感的一位,不但官职最低,而且极少有带兵作战的纪录,更接近于刘备身边的侍卫的角色。
三、屡立奇功的魏延
那么,魏延凭什么赢得刘备如此的器重?
其实魏延还真是凭自己的能力。和威震天下的“五虎”相比,魏延或许没有绝对的长板或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但他的能力却非常均衡,毕竟三国末年的战场真的是大浪淘沙,没有过硬的本事是绝对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
魏延可能属于
那种没有 哪一项特别出色,但 是 每一项都能得到80多分,特别均衡的 那种武将,偏偏这类武将在三国的 战场上特别实用。从后世评价上,魏延大概和魏国的张辽、张郃等人相仿,他不但勇力可以和曹魏“五子良将”比肩,其领兵作战能力更是堪称三国一流,可以说,三国后期蜀汉最令人放心的统帅就是魏延了。
比如说张飞,虽然当年刘备选定汉中太守时,张飞就是呼声最高的人选,但刘备最终却选择了魏延,而事实证明魏延也的确做得非常出色。
勇冠三军,但 是 他 有两个很大的毛病:第一个是 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行事,第二是 对待士卒态度粗暴,管理军队的能力有所 欠缺。历史上“四镇将军”这一称号其实用的
很少,但 是 三国后期由于 各国之间战事频繁的缘故,便以四个方向代指各个战区内领兵作战的主帅,魏延则担任战事最为频繁的 北线战场的统帅,他的 主要任务是 抵御实力最为强大的 魏国的 进攻。这个时期,蜀汉主政的人已经是诸葛亮,然而即便是诸葛亮,仍然不得不重用魏延,可见魏延的确不是简单人物。
魏延完全称得上“智勇双全”。228年,魏延曾自告奋勇带领一支精兵从子午谷抄道进攻长安,与主力军对魏军形成夹击之势。这一计划最终被诸葛亮否决,也留给了后人无限遐想空间——倘若诸葛亮采纳魏延的建议,是否会改写三国历史?
公元230年,曹魏进犯汉中,派魏延向西面凉州发动进攻大胜。这是三国后期蜀汉第一武将的地位无可动摇。
魏延军事生涯中最巅峰的 时刻,他因此次立功被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授假节,四、诸葛亮究竟在担心什么?
不过,从诸多蛛丝马迹来看,诸葛亮虽然重用魏延,但却并不信任魏延,对他 反而处处防范。后来,诸葛亮更是 刻意培养论武艺、谋略和 资历都不及魏延的 姜维,有 一些史学家认为,这是 诸葛亮在 刻意削弱魏延的 势力。
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诸葛亮究竟为何坚决除掉魏延?难道真的只是因为魏文长“脑后有反骨”?
波云诡谲的历史中,一个人物的背后往往有更大的力量,魏延为蜀汉效力20多年,其实已经积攒了不可小觑的势力。
首先,魏延一个最重要的靠山便是后主刘禅,因为魏延是 刘备非常信任的 武将,也是 刘禅的 亲信。因为和诸葛亮关系不佳,魏延还曾多次在 刘禅面前诋毁诸葛亮,这点诸葛亮心知肚明。
从性格上讲,魏延为人高傲,并不好管束。对于刘备,魏延倒是颇为忠心,对于诸葛亮,则是内心不服气,只是碍于工作不得不听从他的命令。
另外,魏延其实绝非一届莽夫,尽管他清楚自己很难压倒诸葛亮,但他也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特别魏延对于自己的 同僚颇为敬重,早年他 和 赵云关系甚笃,后来,他 又 和 马谡、吴懿等 人交好,此外蜀汉的 尚书仆射董厥更是 魏延的 老乡。
在明知道诸葛亮并非真心对待自己的情况下,魏延也多留了一条心眼,他也试图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网络,没有将全部前途押在掌管蜀汉大权的诸葛亮身上,为自己的未来暗做打算。
由此可见,魏延内心一直是有另有想法的,当蜀汉的利益与他个人的利益发生冲突,他很可能会置大义于不顾,诸葛亮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会决意除掉魏延。包括孙权也评价说“魏延、杨仪等皆小人也”。
也正因如此,作为蜀汉后期一位军事才能卓越的名将,魏延在历史上的风评一直是好坏参半——一方面,人们认可他的能力和功绩,但另一方面,对于其人品也有着不少非议。
参考文献
张锐强. 魏延的悲剧[J]. 领导文萃, 2002.
王凌志. 探析《三国演义》中魏延悲剧的原因[J]. 北方文学:下, 2018(2):1.
杨建高. 关羽与魏延镜像关系及其文化意蕴[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4):3.